练兵处练兵,练兵过程中,没有裁撤的军官,按照级别去学习。考核不成的?便淘汰。
只有混到了四品以上,才不用去学习?真正打仗的时候靠参谋们指挥。
影响军改速度的,就只剩下枪械了。现在京营加上青州军的那部分存量?也就三万支新枪,但是这三万人已经基本操练出来了。
本身京营还算能打?军纪也还凑合?还没有完全烂到根子里?改变一下战术体系的事而已。
将见闻大致一说,皇帝便把那本《训练操法详晰图说》扔给刘钰。
“这上面的内容,朕看了看,大可推广做军校课程使用。你也回去看看,若有什么不足之处,只管说。”
刘钰看都没看,便道:“臣之所学,已经尽数教完。既然是他们编写的,臣以为,看亦可,不看亦可。”
之前就已经说过,自己所学已经尽数传授,这话本来也是真的。很多细节的东西,要靠实践经验。但整体思路就是那么回事,最优秀的那批人也都理解了战术体系的思路,围绕着这个战术体系编写的教材,也不是一拍脑袋就想出来的。
参与编写的人都有带兵经验,集思广益,保证战术体系和思路没错,那就不用看。
再说刘钰也得让皇帝知道,在陆军上,自己真的是无汁可榨了,不用担心自己藏私什么的。
至于若是搞出来米尼弹和膛线之后的战术变革,那是刘钰藏给自己的,自然不会说这些。
皇帝听刘钰这么一说,心里也是愉悦,笑道:“虽是如此,你看看也好,这书终究有你的心血。”
“你的兵工厂办的不错,但是军改之后,弓、刀、甲胄等,以此为生的工匠都没了活计。而且只靠那座兵工厂,也不能供应数十万军改之用。”
“朝廷也要试办,你可调拨一些熟练工匠前来。”
这事刘钰早有预料,但皇帝的话,刘钰还是小心地提醒了一下。
“回陛下,调拨工匠前来,此臣分内之事。但若说这是臣的兵工厂,臣实不敢当。这兵工厂,陛下的股才是最大一份。而且,还有其余商贾的股份,这怎么能说是臣的呢?”
股份制的公司,李淦不是太了解,也不好说到底是好是坏。现在还看不出来。
至少从刘钰的介绍来看,似乎只有好处,没有什么坏处。
他倒是知道英国人砍过国王的脑袋,但此时朝中对西洋人最了解的是刘钰,李淦对西洋的了解也是从那本《西洋诸国略考》中知道的。
既然掌握着信息垄断权,刘钰对英国那场砍国王脑袋的定义,就是“教案”,绝口不说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而只说是一场宗教斗争:此若佛道之争尔。
带来的后果就是,皇帝本就对天主教甚为不满,看过之后更是下了大决心一定要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