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这还得了?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他这一生,最恨的一个日本人,便是新井白石。

在新井白石搞改革之前,本来江浙帮、福州帮和漳州帮的关系很不错,联合荷兰人一起压价、走私,逼得日本商人把铜卖的比在日本还便宜。

因为日本商人一方面可以拿华人的货折回这些损失、另一方面货积压在手资金周转和利息都承受不住。

哪怕幕府那边出了“节约法”,禁止大顺的瓷器输入,这些人依旧可以利用之前锁国的漏洞,变着花样将货卖进去。

结果新井白石搞了信牌制,一下子瓦解了华人海商和荷兰人的走私同盟,顺带还把华人海商分化为三。

福州、漳州、宁波三邦在长崎唐人町整天内斗,限制出口额度,使得定价权完全被日本人拿走了。

徐涛的儿子死了二十多年了,亦算是因新井白石而死。

贸易信牌制之后,华人海商试图开小船去小仓走私,结果被炮击,两艘走私船被击沉。

除了日本人,这些海商心里难免也会偷偷骂几句朝廷。

朝鲜朝贡回赐也就罢了,正常礼数。

可朝贡回赐之外,还让朝鲜商人免税国内贸易,自己这帮子自己人既要收税,还要去长崎行贿,心里若说没有对朝廷的怨气是不可能的。

如今知道要对倭开战,而且作为贸易公司董事会成员,他是知道将来的“垄断权”是包括朝鲜贸易的。

听到要去釜山,自然是兴高采烈,六十多岁的年纪主动请缨去往釜山联络,以便将来运输粮食辎重的协调沟通。

若有机会,也想要跟船去看看小仓城外的大海,看看自己儿子当年死的地方。

海商都不是善男信女,原本历史上新井白石改革之后,海商们也是尝试过类似英荷在明末于中国的所为的。

只是船太次、炮太差,想要强闯马关海峡的时候被炮台击中,一哄而散,死伤三五十。

陈涛仍是在那咒骂着已经死去数年的新井白石,骂归骂,但就其手段而言,这些人还是服气的。

新井白石作为大儒,朱子学木门十哲之首,是有水平的。

凭一己之力,完善了锁国政策,拿回了日本的贸易主动权。

靠着国家干预用信牌制度,瓦解分开了中国海商,控制了贵金属流出。

历史上,荷兰方便也恨之入骨,甚至生出了“炮舰开关”的想法,只是因为荷兰本土太远、苏拉巴迪反荷起义、对郑成功一战的阴影等等缘故,没有实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