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三章 不得不仁义的仁义之师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否则,那些武士就算暂时投降了,听到我们居然要分地归民,他们必要反叛。”

“既如此,真不如都把他们扔回日本。将来在军中,杀起来也容易,免得留在本地做地头蛇,藏起来的话,抓也不好抓。”

“你们觉得呢?”

其余军官也都点头,认为没什么问题。

海军内部,这一次是想要干出一番大事的,最好能让陆军没有出力的机会,就把日本的事解决了。

海军内部是有自己想法的,如今刘钰并未失势,掌军的还是一位皇子,正是可以干一票大的时候。

当然,大略上还是要遵循枢密院的命令。

但枢密院远在京城,海军这边的动作又可以反过来影响枢密院的决定。

再者说,想着刘钰如今正在京城,相知多年。海军的意图,想来刘钰定是看得懂,到时候也会顺水推舟,助他们在“遵守枢密院之令”的情况下,成就大事。

要钱,这是海军的整体利益。

有钱才能造舰,舰多了,才能让那么多顶着实习舰长名头许多年的同窗兄弟有自己的战舰、才能让海军有更多的实力去稳固自身的地位。

但要钱,也不能竭泽而渔。

这一次为了钱,想着反正对马藩的商人早晚要得罪,直接来一波劫掠,或可多拿个十几万两。

可那样的话,后续的诸多围城骚扰,问城中要钱的计划,怕就难办了。

而且天朝还是打着“礼法大义”的名义开战的,真干出来杀人越货的事,估计皇帝面上也不好看。

开战之初,先让日本的一个大名投降,皇帝面上也好看,也觉得海军识大体。

一群人略微商议了一下,也有人试探着说道:“咱们要八万两,他们直接就给了,连谈都不谈……是不是,要的有点少了?”

这个数是海军内部商量出来的,觉得算是一个行情价,也不好一棍子把人敲死。

只是现在看来,判断要价的人,实在有些保守。

馒头最后拍板道:“八万两就八万两,翻来覆去的没什么意思。多要个三万五万的,也就那么回事。我看,就这么定了?这就派人回釜山,请礼政府的赵大人出面?”

“嗯,好,就这样。”其余人也觉得数额的事,为长远打算,也确实没必要漫天要价。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