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佐一战,导致海军的军官们在陆战上自信心爆棚,认为四千人足以纵横。
战略上的机动,海航术的进步,让他们可以在速度上数倍于倭人;战术上的机动,拿出最精锐的陆战队和陆军的几个青州军底子的营,配上部分骑兵,那也是全然不惧。
四千人的精锐,不过数日,就能从小滨跑到日本的王城。
虽然这不是江户,但确实是日本不可失之处。这里要是丢了,哪怕日本国王跑路了,合约就可以直接签了。
到时候,那就是陆军主力在威海蹲了一年,啥也没干。三两千陆军配合海军,然后仗就打完了。
陈青海的大胆想法一提出,旁边的军官顿时明白过来,点头道:“另有说法,便是不可打草惊蛇,而要声东击西。”
“枢密院命我们侦查小滨,这大张旗鼓大可不必。旗鼓自要大张,但却应该张在这里……”
在一张简易的日本地图上,点了一下石见国的位置。
“当在出云、石见。”
“一则长州藩为强藩,又必要周护下关海峡,在那里集结的兵力,不敢轻动。长州藩的兵力不敢动,必要调动更远处的兵力前来支援,集结。”
“杜锋于虾夷,必可攻克,则倭国东北部必要驻军严守。如此,则倭国中部,尤其王城附近,便会空虚。”
“二则石见为幕府直辖地,素产金银,为幕府支柱。若石见被占,固然我军不得常驻,但把矿山毁掉的本事还是有的,他必不敢放任。”
“既枢密院的大略,是为了调动倭国的兵力,那么我们只要完成调动即可。”
“低调地侦查小滨的情况,一旦做出佯攻出云、石见的态势,迫使倭国调动兵团前往守卫,则我们大功可成。”
“借助海上运兵的优势,以隐歧岛为中转,直扑小滨城。若可一鼓而下,则可疾行至倭国王城,迫使国王出逃,倭国震动,不得不降。”
“自釜山至小滨,不过若松江至釜山,中途还有隐歧岛可以歇脚中转,此事不难。”
“这样的距离,足以一次性投送四千人。”
这军官所说的,就是陈青海的想法,也是海军内部大部分军官的想法。
他们急于证明自己,而不是朝中所说的“白白花钱养着、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就算朝中认为应该建设海军,但为海军花多少钱,一直是有争执的。
海军想证明,朝廷花的钱很值,那就要搞出一件惊天动地的大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