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芳瑞也给足了昭仁颜面,没有让大顺军进入内城,里面终究还有女眷,总不好留下一些流传市井的黄段子。
只要封锁城墙和内城,不要进出就是。
吴芳瑞也不怕内城里的那些人翻了天,城外的京都所司代,也不知道会做出怎样的举动,但他也不怕。
若是京都所司代真的有种,调集大炮来攻,吴芳瑞心想自己举火一烧,一锅端了,然后撤走就是。
有大炮,死守或许守不住,但杀完人之后突围出去,那是一点压力都没有。
但这时候,谁敢带兵朝里面开炮,将来只怕也要当司马家的“成济”。
…………
在二条城暂时稳住了局面的土岐赖稔,确实很为难。
昭仁从御所派人出来,说要和大顺展开谈判,倒是没说不准围攻的事,但土岐赖稔也不想围攻御所。
关键是这种事,不像是当年岛原之乱时候,大坂城代阿部正次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江户的命令传来之前就让九州诸藩做好战备一样。
那件事,时候也得经过幕府追认,认定不是僭越。
攻打御所,这和当年阿部正次所要决定的区别,着实太大。
他是京都所司代,他派兵攻打御所,这是代表幕府的意志的,事后真的是很难处理。
之前昭仁对土岐赖稔说“君王死社稷”,土岐赖稔也是担着巨大责任的,真要死了,他就只能切腹了。
可现在,昭仁从御所里派人出来说要亲自和大顺谈判,这就让他有些不知该怎么办了。
幕府权大,可以逼迫天皇退位,但面上也得过得去。
当天皇,也得遵守幕府定下的基本的法。
《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就是当天皇的基本的法度。
土岐赖稔既是做京都所司代,自是将《禁中并公家诸法度》背的烂熟,可这法度中,也没说不准天皇和外国谈判。
而且《禁中并公家诸法度》第一条,便是:天子诸芸能之事、第一御学问也、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致太平者未有之也。《贞观政要》明文也……
昭仁用《贞观政要》里的渭水之盟,作为比喻,说自己去和大顺谈判的正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