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 宜缓不宜急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釜山已经增兵三千,命令海军休息两日,择机出战,袭取萩城,缓攻。

若长州藩回援,则围城打援,野战击溃长州藩的援军。

若长州藩没有回援,则攻下萩城。

其不回援,攻下萩城后,就加固萩城的防御。那里便于补给,就在海边,也是如小滨一样的建在河流入海口处的城,而且根据之前的侦查,挖掘了一条运河沟通河流和大海,靠近海湾,只要海军还在,比之小滨城还容易守住。

命令的最后,再三告诫海军诸部,若长州藩回援,野战胜之,则可趁势袭取下关。若其不回援,不得擅启袭下关之念,只要在萩城固守即可。

调去枢密院的参谋们也不是吃干饭的,根据之前侦查后的地形地图,制定了一份打时间差的作战计划。

海军离开小滨之前,倭国主力已经开始在小滨附近集结。

则依靠海运的速度优势,则可至少拉开一个月的时间差。

有了袭取京都的教训,倭人多半不敢再把中心部署的兵力全部调动,有九成的把握会缩在京都、大阪至江户一线。

就算倭人的脑子坏了,不按常理出牌,全力向东,枢密院的参谋们经过计算,认为倭人担心轻兵冒进被歼,必会齐头并进、互为犄角。

就算在海军撤离小滨的当日就向东,按照行军速度来算,也能挤出一个月的时间差。

故而可以将大军集结在对马修整,军舰骚扰下关,做出兵力集结于对马、要攻取下关之态势。

要给长州、长府、广岛等藩的倭人,留出反应的时间,海军跑的太快,陆军精锐和陆战队纪律和训练太好,有时候也是个麻烦,还得干巴巴地坐等对面反应。

半个月后,顺风顺洋流,突袭萩城。围而缓攻,以七日为期。

若七日内,长州藩主力回援,则可围城打援。

若七日内,长州藩主力不动,则破萩城,巩固城防。

如此,就算倭人疯了,完全不按常理,亦可万无一失。

后面还有关于调动、后勤、运兵的种种计划,倒是也没规定的太死,而是让随军参谋部修订完善。

明面的命令之后,还有一封机密程度更高的命令,只允许李欗、吴芳瑞等寥寥数人查看,不得外泄。

“萩城可取,但不可急。必要缓,大军集结齐至,方可取。单取萩城无益,益在野战全歼长州藩之援军。”

“若其不援,则意味着长州藩深知野战不敌,九州岛各藩与长州藩,也必不肯再打下去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