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送去之后,没法处理。
天朝要赢,就要赢的堂堂正正,要让倭国自降帝号,上表称臣。
而且倭王也没有实权,在没有堂堂正正让倭国自降帝号上表称臣之前,就送去京城,就成了烫手山芋。
赢了个面子,又成了自欺欺人,到时候幕府那边真立了新君,反倒不好办,自己也下不来台。
朝廷可能是实实在在被朝贡国各种打脸之后,有点挂不住了。
朝鲜背着天朝承认幕府是国王,变相承认天皇是帝;琉球背着天朝被萨摩藩控制,朝贡贸易不停……这种皇帝的新衣若是一直不被掀开,全都装傻,掩耳盗铃,其乐融融;一旦被揭开,皇帝脸上实在挂不住再去当被人耍的傻子了。
现在把倭王送去京城,要么当俘虏对待,朝廷上下肯定会马屁如潮。
万一到时候万一幕府死磕就不朝贡,另立新君。今日马屁如潮,将来都是打在脸上的巴掌。
倭王就算入京,也得是和谈之后,带着称臣之表入京的时候。
否则倭王万一是个刚烈点的,入京之后破口大骂说汝为日落之国天子、吾为日出之国天子云云,这事儿就没法收场了。
这就是个神龛,拿在手里,能加一点谈判的筹码,可也只是个筹码,却不是主持谈判的人。
朝廷分得清倭王和幕府的关系。
圣旨虽还没来,李欗猜测应该过不多久,就会有礼政府或者懂谈判的人专门前来接洽。
于是先将倭王安排到原釜山倭馆里居住,叫人专门看管,不要逃亡就是。
各种用度,尽量满足,可以预支,事后肯定会补上。反正他们也吃不了啥,好像也怎么吃肉,花不了几个钱。
估计数日之内,新的命令就会传来,李欗便留在了釜山,将舰队的指挥权交到了馒头手里,让馒头指挥舰队袭扰下关。
陈青海留在釜山,负责护航、运输兵力到对马。
大张旗鼓的行动就此开始,先头部队先登上了对马岛,休息了三日后,后续部队开始陆续上岛。
馒头带领着部分舰队,前出到下关附近。
没有进入下关海峡,拿着望远镜观察着海峡内的情况。
下关海峡里,集结了大量的小船,看起来足二三百艘,但都很小。缩在里面,眼看着大顺的轻船靠近,在那测量水深、扔浮标,也没有一艘船出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