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零章 也就那么回事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而且就日本的儒学界而言,当初和他争论、互喷过的大佬,基本上都死了。后生们还没成长起来,如今在日本这边嘴炮最能打的就是这位了。

基本上就这个时代而言,在经济学的见解上,此人亦算是当今日本的第一人。

即便一些经济理论想法有些局限,但也比只能修修补补的那群人强。

如果这个人对经济的看法都基本符合刘钰压榨日本的预期,看不出其中的大问题,那么基本上也就稳了。

有心看看他对开埠之后经济的看法,便笑道:“我亦有此意。两国互为常平仓之说,正是天朝日后宗藩体系的仁政之举。”

“米贱伤农,此事不可不察。米过贵,也更伤百姓。需得让米价达成一个均衡的值,那才最好。”

“春台先生对开埠一事,是看好的方向多?还是看差的方向多呢?”

太宰春台早就考虑过此事,亦道:“总的来说,我觉得开埠还是好的。”

“凡治国之道,务要使米贵而物贱。米贵,则士、农方有余钱,购买货物;物贱,士、农购买的货物就越多,也就越能够促进工商的发展。”

“大国货物,想来价不高。若大国产、日本也产,必要价低方可能入港售卖。如今,日本的物价也会降低。”

“而稻米,大国米价贵约一倍,正可带动日本米价上涨。米价上涨,则士、农余钱便多。这是好事。”

“米贵物贱,方为日本之未来。”

这话如果放在后世,肯定会被人骂一通,觉得完全狗屁不通,怎么可能粮食价格暴涨反而是好事?怎么可能会出现粮价高、而其余物价低的情况?

但这个时代,哪怕六十年后英国围绕《谷物法》的大辩论,这种想法依旧是主流想法。

可以说是脑子问题。

也可以说是屁股问题。

虽然形式上和几十年后英国《谷物法》不同,但本质上区别不大。

形式上,英国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导致粮价飞升,所以本土地主和贵族们,施压要求不能进口,以保证他们的利益。

日本此时,工业革命的影儿还看不到的,也正因为工业革命没影,所以粮价太低,也所以本土的地主和贵族们,认为出口粮食是好事,以保证粮价,从而保证他们的利益。

刘钰可以理解他们的屁股,却对那句“米贵物贱”有些不解,便追问了一下。

太宰春台也是有心解释清楚,遂道:“米贵之好处,惠及士农工商,非只于士、农。”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