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一种像是去街边摊买东西的态度,作势要走,期待摊主挽留。
然而这一次不等本廷克伯爵说,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威廉,自己就表达了“走好、不送”的意思。
刘钰也没有停留,不欢而散,大张旗鼓地悻悻离开。
他来的快,去的也快,也就难免让人产生两种猜测。
要么,就是愉快地和奥兰治派达成了什么暗地交易。
要么,就是啥也没谈成,谈判直接破裂了。
不过,这种猜测在荷兰的上层,几乎没有出现。
这边刘钰刚上了马车,那边本廷克伯爵已经派人去和摄政派寡头沟通了一下刘钰到访的目的。
详尽地说清楚了刘钰都谈了什么、提出了什么条件,以及威廉这边如何坚定地拒绝了刘钰的诱惑。
虽然摄政派和奥兰治派有诸多矛盾,但这时候奥兰治派不想蹚浑水,也不想被刘钰当枪使。
最关键的,还是奥兰治派通知了一下摄政派,他们不会在朝贡国有辱国体这件事上,借机生事。
双方并没有太多互信,但都是上层的统治阶级,在这一刻,不约而同地站在了一起。
奥兰治派担心摄政派担心奥兰治派会借机生事,真把这件事拖延下去,谁知道刘钰又会搞什么幺蛾子。
大家都是股东,真闹到大顺断绝了与荷兰的贸易,谁都不会好受。
谁会和钱过不去?尤其是荷兰这种钱就是地位的国度。
大议长安东尼在得到这个消息后,并不意外。
而且也非常相信奥兰治派的诚意,即便双方并没有什么政治互信,但这件具体的事涉及到双方的利益,而且双方的利益能够难得地取得了一致,这就无需怀疑。
“意料之中,谁也不可能与大顺帝国签订关税协定的。现在,这位在俄国掌控了一切、改变了俄国的侯爵大人,灰溜溜地回来了。现在,他终于知道该怎么谈了。”
面对召集来的东印度公司董事,大议长如此评价。
然而,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依旧忧心忡忡。
“大议长阁下,关税协定和自由贸易,当然会毁了东印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