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那大红绸布还飘着,便证明队伍没败,前面没败。
可一旦要是那红布倒了,后面的人也就一哄而散了,根本不知道该往哪去了,那肯定是下意识地扭头就跑。
反正大家伙也都不会打仗,也就都看着木杆子上的红布往前走,人聚在一起,胆气也壮。
抬头看前面木杆子上红布仰着头,稍不注意,脚底下差点被绊倒。
低头一看,是个倒霉的欧洲人,也不知道是哪国的,是不是荷兰人,被前面的人打死了,躺在地上。
“死了还要绊人索命?”
暗自骂了一句,再抬头看木杆子的时候,发现木杆子猛地抖了一下,似乎是要歪斜。
心猛然一揪,觉得完了,这是要败了的时候,不曾想那木杆子又重新直立起来,比刚才举得更高、更直,硕大的红绸布猎猎作响。
看着木杆子和红布还没倒下,孙涛也放了心。继续嗷嗷叫着,时不时停下来装上火药铅弹,朝着半空开上一枪。
队伍前列。
刚才举着木杆子的壮汉刚刚被打死了。
但王五身边的人立刻接过了木杆子,高高举着,朝着荷兰人的总督府冲去。
身后是一群根本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乌合之众,王五对此相当了解,因为在威海学到的东西告诉他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组织和纪律的重要性。
前朝末年,东虏作乱,野战极强。
但是,前期的时候,也是一群乌合之众。
玛尔墩之战,老奴带着四百兵出征打一个堡子,结果所有人都缩在盾车后面不敢冒头。是老奴冲出去开了个无双,怒射五人,对面一哄而散。
征哲陈部,对面800人列阵,还没开打,老奴这边的兵又怂了,根本不敢上。又是老奴自己带着弟弟,着甲冲进人群开了个无双,砍死十余人,对面800人一哄而散。
这倒未必是吹牛,基本就是当时的真实水平,因为这根本不是夸奖,分明是菜鸡互啄,组织力和纪律性一塌糊涂。和日本那边动辄一骑讨之类的情况,如出一辙。
真要是一直都是这样的水平,前朝末年也就根本不可能有所谓的东虏之祸。但前期靠着开无双,后期开始搞军队建设,提升组织度,直到六年后基本做到了令行禁止,终于成了一支……开国时代明军水准的强军。
末年的经验教训,又何止是东虏。
大顺起家的时候,其实也是这么打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