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要的,是这一百五十年间,东南亚各国对一个强势的殖民者存在的习惯,以及扭曲的半殖民地的心理状态。
这才是大顺真正想要的“嫁衣”。
荷兰人修的那些破城堡,意义真不算大。
这几年,东南亚的上层已经别荷兰人驯化完成了,上层反抗的事越发的少。
这种心态,大约便是一百五十年前,觉得身边忽然出现了一群外人,下意识地要赶走他们。
而现在,则是觉得身边出现一个殖民者宗主国,那不是和太阳从东边升起一样,是理所当然的事吗?
真要是没有荷兰人这一百五十年的忙碌,大顺这边要驯化,还真得花些时间。
刘钰一心想要的,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遗产。
公司这些遗产里,最不值钱的就是那些有形的资产,如堡垒、货栈、商馆等。
而真正值钱的,是那些无形的遗产。
如市场、渠道、消息、以及荷兰法体系对东南亚村社制度的摧毁、半殖民地化的冲击等等。
应该说,眼前这个当过多年巴达维亚总督的瓦尔克尼尔,也算是遗产之一了。
瓦尔克尼尔很快就明白了刘钰不准马六甲投降的意义,心想也是,如今都这般模样了,巴达维亚肯定是守不住了。
剩下地方的堡垒要塞,都不如马六甲重要,看来马六甲的驻军只能承担这种倒霉了。
既然刘钰希望邀请东南亚各个小邦国的人来观战,这件事他倒是可以提供极大的帮助。
不管怎么说,这些小邦国的国内政治、贵族内斗这些事,荷兰人远比大顺这边要清楚。而且荷兰人一直热衷于干涉东南亚各国的内政,这些东西,他作为上任总督,都是烂熟于心的。
而且葡萄牙人比荷兰人来得早,荷兰人最早,也是拉拢当地土著来击垮葡萄牙人的。
只不过,就和锡兰的那句“扔了生姜、来了辣椒”俗语一样,荷兰人并不是“解放者”,而是取代了葡萄牙人的地位。
如今荷兰成为了新的“生姜”,而大顺要做新的“辣椒”,区别就是这不是崇祯十三年的荷兰和葡萄牙的力量对比,荷兰还需要拉动当地土著酋长、邦国苏丹来打葡萄牙人,甚至于还有一大堆的奥斯曼土耳其的雇佣军。
大顺不需要当地土著的帮助来攻打荷兰人的要塞,但却真的很需要他们来观战。
在说清楚了马六甲攻城战的政治意义后,刘钰便道:“既然你愿意用你的知识来换取财富,我认为这是非常公平合理的。这样吧,你这几天就写一份南洋地区各国的简况,我提前支付给你四万荷兰盾,相当于你做巴达维亚总督两年的‘合法额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