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六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下)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这些资产券,按照债券比例、股份比例,按比例分给每个股东和债权人。

不单卖。

是有限责任公司,债权人也没办法。当初也没人逼着你买公司的债券,你自己买的,当然就要承担风险。

按照宗教理论,放高利贷是基督教所不允许的。

但是,帮助别人、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借钱给别人,并且承担借钱后的风险、获取合适的报酬……这就不叫利息了,这是允许的。

这样一来,若是能够和大顺私下里达成某些内幕交易,这里面的可操作空间就大了。

若是私下里和大顺达成了交易,这些人有了内幕消息,确定大顺会和他们合作卖货。

那么,就可以封锁消息,让公司不动产的资产券,很快变成一张张废纸。

等到最不值钱的时候,再反手一波收购,以极低的价格,收回了公司原本的不动产。

一旦与大顺合作,这些原本一文不值的公司不动产,可就瞬间值钱了。用极低的价格,收购了一笔高额的不动产,日后躺着数钱即可。

而这里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公司不动产,不能分开拍卖。而是要全部折算成资产券。

要是分开拍卖,那就完了。今天卖艘船,按照债券比例还钱;明天把大楼卖了,按照债券比例还钱。最后啥也剩不下。

可要是能借着“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态,借着各个债权人之间的矛盾,把分开拍卖卖一点还一点,改成全部资产折算资产券。把实体变成纸券,那金融资本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了。

是以齐国公说到要买商船的时候,这些在场的人大为震惊。

一来这么买,就不好操作成折算资产券了。

二来大顺这意思,不想合作,而是要吃独食。

二者少了哪一个,这些人都不能在东印度公司的尸体上大发一笔横财,如何能不震惊?

震惊之余,刚才对齐国公说的那番话,不免就露出了他们的一些想法。

在齐国公一旁的康不怠,心下暗喜,心道你们既说买商船吃独食有诸多困难,那显然是有了合作的心思。

看来公子的推断还真没错,常人以为抢了南洋,荷兰必要不死不休;可实际上,不抢南洋,与荷兰人根本无法合作,这抢了南洋,却有了合作的基础了。

既是荷兰人已经露出了想要合作的想法,康不怠心道如此主动权便在我们手里了,只要等下去就是。上赶着不是买卖,如今谈也谈不出什么结果,还是先坐看voc这个庞然大物倒下再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