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零零章 理性君主、政治动物(下)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其所别者,亦不需要费心尽力去做,只要保证海贸通畅,南洋手工业必自溃矣。二十年后,南洋只有棉花、稻米、靛草、香料、蔗糖等;五十年后,春风润物已成势;百年后,当可改土归流,置省设郡矣。”

“此所谓,顺其自然,不治而治也。”

皇帝依旧不置可否。

然后将目光转向李欗,问道:“吾儿以为如何?”

李欗忙道:“儿臣亦是这般想的。此控蒙之旧智也。以儿臣之愚见,朝廷对倭国政策,长久看,亦是以此为目的;至于西洋诸国,日后若能做到,也当如此。”

“只论南洋,儿臣以为,米子明所言之道,着实有理。”

“但其所言,还有一事遗漏。那便是西洋人。”

“西洋亦有器物,亦可挑唆南洋诸国。是以,必要建设海军,隔绝西洋人势力于锡兰之外。”

“如此,非军舰不可。”

李欗把问题又绕回到了“扩舰”问题上。

皇帝又询问其余人道:“你们以为如何?若有不同想法,大可畅所欲言。”

听起来,好像是皇帝对米子明和李欗的回答,不甚满意。

可是,等了许久,也不见有人反对,只有一众诸如“微臣以为如此”的话,显然是一致同意。

许久,确认无人反对了,皇帝这才笑道:“鲸侯所传之道,真公忠体国之大道也!卿等得其所传,朕心甚慰!”

几乎是和刚才借用师说之言一样的话。

但不管是心态、还是语气、亦或态度,都与刚才截然不同。这显然,不再需要去琢磨,而是皇帝金口玉言的肯定。

皇帝心想的,不是工商业的发展、市场的问题。

而是最基本的政治问题:怎么才能保证南洋将来不造反、割据、谋反、自立?

刘钰教出来的这些人,这些将来要在南洋做事的人,给出的一致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南洋当殖民地,瓦解南洋的手工业,使得南洋彻底农业化、原材料产地化。就算想在这里造反、起事,那也只是死路一条。

皇帝以最大的恶意去考虑刘钰、以及刘钰一系的人,觉得他们若是想要造反,最可能的路线是什么?

自然是南洋割据。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