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二章 止步(上)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爱卿言,交由商贾竞争,促进川地工商。”

“朕有一问,若交由商贾竞争,谁的成本低,谁便赚得多、卖的好。”

“成本低,则京城千人坑案必要频发,此一虑也。”

“其二,甲每日三餐,给予工钱足够;乙勾结不法,抓捕乡民,诱骗进井,压低成本。”

“时日一久,恐乙富而甲贫。”

“天下皆如此,岂非鼓励行恶?”

“资本逐利,必要使尽手段作恶。善则亡、恶则兴,此非正道。”

“爱卿言纺织、玻璃等事,朕皆以为善。”

“然而,矿之一物,乃是天下最黑暗之处。杀人、圈禁,本就在幽闭之地,非比纺织玻璃等皆在人口密集处。”

“如前些年西山故事,若其在纺织工场,如此虐待,则可逃矣。而至矿中,无处可逃。”

“辽东挖金、西山挖煤、甘肃水银……此等事频发。”

“资本若兴,必恶胜于善,不可不察。”

朱笔批复之后,皇帝转了两圈,又坐下来戴上眼镜,把刘钰的第六封奏疏重新读了一遍。

这第六封奏疏,既算是前五封奏疏的总结,也算是一个大顺战略转型重新布局的规划。

其中的切入点,就是盐政改革。

苏北由盐区改农区,这个不提。

后续的川盐入两湖,则是整个战略布局调整的西线重点。

而这个布局之内,则是很标准的刘钰的逻辑,皇帝感受不到的被刘钰隐藏了的逻辑——假装在帮朝廷,实则为资本壮大创造条件。

以史为鉴,要清楚,是先有的煤炭业发展,然后才有了蒸汽机,最后才有了蒸汽机的改良。

蒸汽机的出现,就是为了煤矿抽水的。

英国以纺织业立国,大顺为什么一定要第一步先搞纺织业工业化呢?珍妮机也好、骡机也罢,在大顺就是死路,这条路不能照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