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三章 量身定制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原本的小辘轳,升级成了需要五六头大牛拉的大辘轳。

原本一头牛能干一上午的工作,现在需要养二十头牛,搞三班倒。

牛又不是人,没有主观能动性,还得为这二十头牛,再配三班工人。

除此之外,还有准备养牛的、运草的、清理牛粪的、兽医等等等等。

此所谓【必用牯牛五、六头,率三汲而一易】

正如历史上的英国工业革命,是先出现的水力纺织机,然后蒸汽机才有了用武之地一样。

此时的大顺,如果说没有刘钰的穿针引线当红娘,最先主动采取蒸汽机的,必定是北方造船厂的水力锯木机、以及川南井盐的汲卤设备。

而刘钰刚才介绍蒸汽机的那段看似无意随口的话,恰恰戳中了这些人内心的需求。

“以煤为草、以水为料”。

不是每个井都配有天然气灶台的。

而且天然气的采用,也是在明末才开始兴起。

但之前自贡就是产盐区,用什么?

自然是用附近荣县的煤矿。

宋朝时候那地方就已经开始开煤矿了,而且大量地用于供应自贡地区煮盐用,煤炭产业是盐井发展的基础。

自贡又不是在西域,自然不会缺水。

以煤为草、以水为料,恰恰完全配套于自贡盐井原本的一套体系。

“一旦做事,终日不停”。

地租和工业资本之间的矛盾,使得工业资本必须要抓紧一切机会提升生产效率。

现在牛、人三班倒,极大地影响了运转效率。

最起码,第一波牛累了,得把牛下套休息、新一波的牛得上套干活,这也需要时间。

而且,牛也得反刍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