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九四章 看得见的手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说完这些客套话,刘钰便道:“如今北方战事已定,西域已复、罗刹束手。倒是这几年西南不太安稳。”

“朝廷也记着当初收复西域时候,你们转运军需的功劳。这西京又是本朝的龙兴之地,非比别处。”

“你们兴于前朝开中法,历经数百年,沉沉浮浮,可琢磨出什么来了?比跟我说什么耕读传家啊,你们要是真懂耕读传家,也不至于在江南被人撵回陕西。”

这商人也无奈地笑了笑,说道:“国公所言极是。家里祖上,发迹于前朝洪武年间。那时候刚行边法,家祖承包了天保府军营1000兵、400马的后勤粮秣,换了盐引。日后开枝散叶,一支两淮、一支回了西京。”

“原本、陕、晋不分家。甲申剧变之后,陕晋分家,投明投暗。圣朝兴起,日后征北犁庭,终究晋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终又兴起。我等西商则要等到圣朝复西域、征青海,方才醒转过来。”

“这便是小人这些年琢磨出来的东西。”

这话里面,听着好像有点抱怨,但其实并没有抱怨。

只是感叹做买卖啊,不但要靠自己的奋斗,还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甲申年的时候,陕商和晋商之间其实是各自下注了的。

现在陕商赢了,但随后的历史进程,注定了被清洗后的晋商集团死而不僵死灰复燃,因为大顺开国很长一段时间的军事行动,都是辽东、漠南蒙古,根本没心思去管西北。而那里,毕竟离着山西更近。

陕西商人下注下赢了,可得到的好处还真不是很大。直到大顺向西北用兵,收复青海、西域的时候,陕西商人才迎来的春天。

原本历史上,这些陕西商人也非常有意思。

他们被徽商击败离开两淮入川之后,在四川的陕西会馆上,写了这么一副情怀满满的对联。

钦崇历有唐有宋有元有明其心实唯知有汉

徽号或为侯为王为君为帝当日只不愧为臣

当然,这肯定是挂在关老爷庙的,但其实到底在说什么,一目了然。

但之后伴随着川盐入黔、西北用兵、川西平叛等一系列政策,他们的心态也就发生了变化,早忘了那副对联的初衷本意。

而这个时空,因为大顺开国的过程,和后续的诸多用兵,使得眼前这位从前朝洪武年家族就开始臣服兴衰的商贾,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他和刘钰感叹的那番话。

徽商也好、晋商也罢、亦或陕西商贾,其实其发达都不过是朝廷的买办。

朝廷的政策,直接决定了财团的兴衰。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