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只是他们的,还有我们的、欧洲的,甚至于整个人类的,这都需要一场世界范围内的贸易开放。”
“如果可以解决,当然最好。”
“如果不能解决,那至少也可以生产更多的布匹、消费品、奢侈品等,使得粮食确保每个人都有可以维生的一份;但耕地之外的产出却可以尽可能的多。”
“至少,可以保证北美的农夫,原本一车玉米只能换一匹布,但将来或许能换一匹半,再外加一把铁餐具。”
“但总之,这是以和平、贸易、消除英国的航海条例为前提的。”
“他们说,需要北美的每一个家庭,在棉布、茶叶、瓷器上消费。并把这些散乱的、每个家庭支出的零钱,积少成多,成为足够的资本,投资到他们认为可以解决粮食问题的方向上。”
“这是一场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在为人类的未来而贡献力量的伟大事业。”
“因为,让每个人为人类的未来捐钱,那是不可行的。”
“但以贸易,让每个人的劳作所得集中起来,探寻一条伟大的道路,却是让所有人高兴的。”
“虽然,我并不知道他们是否说谎,也并不清楚他们是不是过于自大。”
“但,听说,他们已经找到了植物生长的一些秘密,触摸到了生命的力量。他们,听说已经出现了一英亩土地可以产出100蒲式耳小麦的尝试。”
“还有棉布、铁钉、铁器、丝绸,等等、等等,他们都找到了可以提升每个人所能生产的数量的办法。”
“在这里的每个人的消费,将促进他们建造新的工厂、采用新的技术……他们,认为自己是可以指引人类未来的希望之所在。”
一英亩100蒲式耳小麦的惊人产量,也不过是亩产500斤,当然此时肯定是惊人的。大顺当然造不了化肥,甚至科技连前置的前置的前置还没点到呢,早着呢。但,硝石是硝酸钾,海豹粪石是磷酸盐,靠这些东西堆出来一个高亩产,作为希望,还是可以做到的。
大顺这边,是把此时大顺优势下的自由贸易,或者说商品倾销、利润积累,用一种清新脱俗的角度讲出来。
当然,这个是北美特供版。
尤其是对北美这种100英亩自耕农为主体的、并无和大顺产业矛盾的经济现实所出现的特供版。
同样的话,要是去法国说,非得让法国那些从事丝绸织造业、纺织业、冶铁业、木匠、漆匠的大量手工业者喷死。
而在北美则不同。
就那么几个产业,没有一个和大顺这边是重合的。
比如依托毛皮和畜牧业的制帽业,大顺不可能跑这来卖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