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四章 国富论(六)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而现在大顺搞得这玩意儿,确实就像是个畸形的卡特尔。

以茶叶为例。

原本是各国东印度公司无序竞争,各国的走私茶到处乱跑。

而现在,大顺直接垄断了茶叶的生产运输环节。

在阿姆斯特丹刷新之后,全欧洲统一标准到岸价,其价格包含了统一的关税。

比如说,每磅征税3便士。

那么,各国政府拿到的关税比例,就看各国卖了多少。

也即是,欧洲各国的殖民地和本土总共有多少消费能力,那么各国的政府就能拿多少关税、各国的商人也就拿到多少利润。

各国的政府,实际上也是“盈利”的受益者。

而各国能卖多少,取决于各国有多少人口、多少殖民地、多少势力范围。

当然,若不认为这是一种畸形的卡特尔。

那么,也是可以认为是一种“自由贸易”。

毕竟,到了阿姆斯特丹之后,到岸价是全欧洲统一的。

理论上,这不就是比谁家的航运业成本更低、谁家的造船成本更低、谁家的航海技术更高,谁更有市场建设和销售渠道吗?

如何解释,不影响结果。

谁收高关税,那么不收茶税的就会往高关税地区走私。

这里面的关键,在于大顺能否保证每年六七月份,在阿姆斯特丹定时刷新?且别的地方不会刷新?

这是两个问题。

前者,是大顺的茶园生产端,能否确保足够的供货?大顺的航海术,能否保证每年的航行?

后者,是说大顺能否做到,没有其余人偷偷把茶叶运过来?

前者,好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