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五章 国富论(七)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这个问题,有事实的角度。

也有出于内斗、甩锅、党争的角度。

内斗、甩锅、党争的角度,当然是因为英国在印度的激进政策,触动了大顺的安全敏感线,招致了这场战争。

而事实的角度,或者说很多人心照不宣的角度,自然是“处心积虑”的版本。

不管是关税问题上给英国留关税的收入。

还是在北美阿拉巴契亚山边界问题上的态度。

都是如此。

大顺这边的要求,不但是站在大顺的角度去谈的,也站在了英国政府的角度去谈。

对于这种谈判,肯定是要小心翼翼的,敌人怎么会这么好心?肯定是包藏祸心,或者另有图谋。

然而,偏偏又是无解的,大顺就差把图谋直接说出来了,可英国政府却不得不接受,因为无法破解。

以阿拉巴契亚山边界问题为例,大顺这边也站在了英国政府的角度。

认为以英国这种统治能力,如果想要保证北美的向心性,那么最多也就只能统治到阿拉巴契亚山以东。

再往西,英国就会完全失去控制力。没有这个能力统治这么深入内陆的地区,因为统治也是一门技术,是需要学问和历史的。

如果英国不迁都,那么其统治极限只能是阿拉巴契亚山以东的地区。

而继续往西,且不提和法国与印第安人竞争的问题。

即便假设法国战败、印第安人不堪一击,那么英国现在在北美根本无法征税,大量的土地都归于私人,英国连一点国有土地都没有。

就算是法国战败、印第安人没有大顺支持,那么英国也会选择卡住阿拉巴契亚山作为边界。

以西的土地,不可能再允许私人无序扩张占领了。即便要从印第安人手里抢、骗、买,那也得是政府出面,成为国有土地。

否则的话,那就是少数人惹事得利、而后续的印第安人报复和起义却要由国家承担。

况且来说,英国此时也确实不具备统治数百万平方公里的能力。

这些问题,都是大顺很“好心”地站在英国的角度上去和英国谈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