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零章 凡尔赛和约(六)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枫林湾这个小镇邑,如今已经有了600多人口,小半数还是嫁过来的海达女性或者加入公司的海达男性,不算多,但因着这里是几条河的入海口,也是毛皮公司在这里贸易的据点,故而这里已经出现了一个典型的中式贸易小镇。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北边的海达瓜依岛上,已经发现了金矿,之前对海达瓜依岛的金矿开采,使得大顺这边已经开始尝试“国有土地分块售卖”的模式,让一些挖金子的在这里安了家,开始垦殖。

地主佃户模式当然是不行的,因为地主就算有钱买上上万亩土地,不挖金子的话,靠种地收租,估计100年能把船票钱给赚回来。

都说若有前后眼,当知此地日后必然人烟鼎盛,早来早当地主。奈何既没有人愿意做这种超越三五十年的投资,大顺这边也压根不允许——能也只能有一个地主,而且是超大的地主,那就是朝廷。

如今在这里垦殖,也要缴纳土地税,不过都是交实物税,以供学堂之用。

颜李学派的一些年轻人,也来了这里,按照他们设想中的“理想国”,搞颜李学派的实践。

乡约、学堂、民兵、十一税、土地禁买卖等等。

还算不错。主要是这地方,缺的就是有理想的文化人。

大顺当然是有流刑的,很多官员犯错,也是基本往流刑去判,但一般不会往这种地方流。

主要还是大顺深知自己的核心是啥,也知道自己的基本盘是中国。

所以,这些士大夫作为文化阶层,流刑不是往西域扔、就是往黑龙江扔,算得上是“废物利用”,从而增加那里的文化传承,增加边疆的向心力。

如同满清统治下的地狱笑话,北方人均文凭最高的地方,其实是宁古塔……

这种隔着大洋的地方,大顺这边是不可能把“宝贵”的犯罪的士大夫,往这边扔的。

好处就是重六艺而轻经书的颜李学派,在这里和实学新学混杂在一起,倒是也少有空谈扯犊子,学堂里也是按照“由外而内学六艺、学不成六艺学一艺、学不成一艺学半艺、学医术、学治丧、学红白事、学种地、学铁匠”的思路。

这些年倒也是风调雨顺、百姓安康,颇有三代之治之模样。

当然主原因是地多,因为压制大顺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土地太少,使得每个劳动力无法发挥其劳动潜力。明明论技术、论经验、论勤劳,一个劳动力种三五十亩地毫无压力,却受制于生产资料的限制,只能在那二三亩地上卷来卷去。

探矿队在这里的生活还是相当不错的,这里又不缺粮食、也不缺肉,缺的反而是一些手工业品。

货币在这里的意义并不太大,或者说被严重扭曲,是以探矿队在这里可以用一些棉布等,换取足够的食物,用来贴秋膘。

秋季的雨淅淅沥沥也没个停的时候,相对于美洲另一面的战争,这里岁月静好到很多人趴在窗户上,冲着滴滴答答的雨滴破口大骂,难以忍受。

“再这么下下去,浑身就要长毛了。”

这样的抱怨声中,一直熬到了第二年农历三月三,天终于放晴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