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三章 迁徙路(五)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这些村社的房子,基本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至于以后怎么弄,那是个人的意愿,但现在嘛,还是按照一个模子搞出来的,也算是教会这些移民冬季不要去外面晒太阳、而是躲在家里烧木柴——这里冬天也没太阳,晒不成。

大顺这边有鲸海移民打下的底子,主要是“干部”底子。在这边,组织能力、农业技术、住房技术、取暖细节等问题,都是轻车熟路的,搞就是了。

早来了一期的移民,对于暂住在家的要求,并不抵触。一方面没有土客矛盾等土地冲突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他们来到这里后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各个村社的人现在也正是农闲时候,没什么太多要忙的,便按照村社的组织,自来枫林湾这边帮忙。

随着移民船队抵达,枫林湾很快就忙碌起来。

妇女被组织起来,做饭,提供移民的伙食。

男子也被组织起来,帮着拉船、用小舟运人、运货、牵牛马等任务。

刚下了船的王成一家,看着这里的热切氛围,很有些不太适应。

再一个就是晕船晕了太久,这一路风浪颠簸,虽然不至于出人命,但也罢移民们折腾了够呛。

如今终于踏上了岸,看着这么多人、感受着阴冷的天气,还是不太适应的。

在枫林湾吃了点饭,傍晚时候,便按照分配的名单,被送到了一个在北边靠河的村落。

百二十户的村子,一下子涌入这么多的陌生人,要是几年前,肯定是不适应的。

但先来的这一批,也都是从陌生人开始组建村社的,彼此在这等陌生之地,需得互助才能生存。

是以,如今再来了一批陌生人,倒也不会觉得不适应了。

主人很是热情,给他们提供了晚饭,就是简陋了点。

玉米面窝头,加上腌的芥菜疙瘩切成丝后蒸熟的,最后点了几滴豆油。

一个巨大的木盆,里面装了满满一大盆的揪疙瘩。

鉴于王成的年纪颇大,尊老爱幼的习俗还是有的,专门给王成弄了两个白面馒头,也算是尽了地主之谊。

屋子里木柴劈啪作响,很是暖和。

吃完饭,略聊了几句,无非是家是哪的、几口人什么的。

夜里暂时就男人一屋、小孩女人一屋,挤挤巴巴地就先睡下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