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章 事已毕(下)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整个山东的经济格局,全都被改写了。

这也使得大顺的很多人开始思考一些事:在不考虑动一些基础的诸如所有权等基础上,到底是什么对工商业的发展影响巨大?

是各个州县的百姓的性情、习惯?

是各个州县官员的能力、本事?

亦或者,这些东西加在一起,甚至不如简单至极的“交通”二字?

而一旦开始考虑这样的问题,便有更多的问题等着去考虑、讨论,尤其是面对二十年内山东经济格局的重新改写……而且是特别剧烈、肉眼可见的这种剧烈的改写,不免是要让许多人思考的。

有时候,或许会说,经济学有时候像是先射箭后画靶子。

但有时候,又并不是。

而经济,政治,又是不分家的。

刘钰听到这些官员们在谈关于经济、工商发展的见解,却笑了笑,摇头道:“今日我倒并不是想说这个,或者说……这个本就不必谈。运河被废之后的诸多问题,已然足以说清楚了。”

“你们也知道,我是少谈义、而多谈利的。”

“先秦先贤,有人言:交相利。他们也是谈利的,要以交相利而大利天下。”

“太史公,也是谈利的,所谓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但既说利,或者说,利天下……”

“那么,这天下到底该怎么算?”

“世上,没有变法,能让所有人都受益,至少现在没有。哪怕是技术上的,你做出个更好的东西,便可能叫一些原本从事这事的人无业为生。”

“仅以山东为例,这些年的变革,可谓是彻底毁了鲁西、鲁北、运河沿岸。但同样的,又肥了胶东、沿海。”

“所牵连的百姓,两边各有千百万。”

“既然说,变法有利有弊,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受益。”

“那么,真得有个标准。”

“在这个标准下,有些变法,是利天下而损一些人;有些变法,是损天下而利一些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