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四章 言方兴(上)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为什么是对的,可以有很多种“对”。

但刘钰却希望树立一种“对”——即,国民财富的总和,增加了,所以是对的。

他在拿“经”权。

并且,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各种书籍小册子的鼓吹下,从山东节度使的回答来看,实际上,至少在先发地区、新兴地区这里,他其实已经拿到了。

因为国民财富的总和增加了,所以这些年的变革是对的。

那么,反过来既是说,变革要想正确,就得让国民财富的总和增加。

这,才是“对”与“错”的标尺。

至少,对大顺这个封建王朝而言,这根“标尺”肯定是没问题的。

而这根标尺一旦立起来,自然会有人拿着这根标尺,去做一些事。

可以改革。

可以变法。

然而一旦改革和变法都没办法的时候,那么有人站出来造反,并且以增加国民财富总和为目的或者口号、以大顺王朝已经阻碍了国民财富总和的增加为大义,也就并不突兀了。

一直以来,自耕农的梦想,都是耕者有其田。

那么,耕者有其田,就是目的。

但是,实际上,这应该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

只有当有一群人站出来,明白耕者有其田是手段而非目的、目的是为了让国民财富的总和增加、耕者有其田恰好可以作为手段达成这个目的的时候,大顺的起义,才算是真正摆脱了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包括刘钰对大顺一些儒学复古派的态度,也是如此:周礼的一些手段,可以是手段,但绝不能是目的;均田是天下第一仁政是正确的,但天下第一仁政不能作为最终目的,而只是最终目的的一个手段。

复古,是错的。

托古改制,未必对,但如果明白目的,搞托古改制,也不是不行。

刘钰选择这个时机,来吹风,时机刚刚好。

大顺这些年的变革,效果极佳,一旦黄河河道修成,谁都得说这些年的变革是正确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