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八章 黄河问题的最后一步(八)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那样,既没有快速挖金子的效率、也没有增加移民的效率。

历史上,这里不到20年的时间,从500人口激增到15万人口;同样的,历史上这里不到20年的时间,挖掘了至少1000万两以上的黄金。

当然,这种采矿活动不会这么快就完事,因为它的外号叫金州,而它的隔壁外号就是银州,那里还有金银加起来折合至少四五亿两的银矿。

这就是贸易流通、货值手段的奇特之处。如果金山的金子全都在大顺国库手中,就算1亿5000万两白银,按照平均每个移民要花费100两的最少费用计算,大顺这边最多也就移民150万。

但如果采取这种官督商办的模式,这边挖金子、去枫林湾消费、枫林湾得了钱再急需工资劳动力从而拉移民的方式,流通起来后,移民的数量必然是比大顺国库直接拿1亿5000万两所能移的人多的多。

而且,大顺国库实际上也拿不出1亿5000万两白银;而激进派的“天子圣君、均田、选贤、遏制豪族财阀士绅、均田征税十一大迁民”的设想,本身既是不现实的,也是极端反动的封建社、甚至滑向军国的。

后世有人形容北美西部淘金热:因为远、所以足够浪漫;因为近,所以可以抵达。

而对大顺这边而言,这两条,一样都不沾。

既不浪漫,也不易抵达。

浪漫的前提,是自由采矿,谁挖到归谁。否则,搞成金矿公司、工资劳动的形式,即便有一定程度的分成制,那也浪漫不起来。

而指望着“足够近”,从而如历史上一样自发地在20年从500人弄到15万人的大城市,那也不可能。

于是,金山金矿区,缺乏浪漫,只有灰蒙蒙的颜色。

在地里挖金子的,都是契约长工,即便挖到金子,那也不是他们的。

而黄金的诱惑,免不了要出许多金矿上必然会出现的事。

藏金子。

割肉藏金。

塞在屁股藏金。

带着金子逃亡。

吞金意外坠死。

矿难。

被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