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六章 必死之局(上)

作者:望舒慕羲和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对商业而言,花点钱过河是没问题的。

但对统治而言,还是需要一些基本的生活便利保障,就得是几乎免费的通行义渡。

这玩意儿,你说哪怕是找个聋子、或者残疾人干呢,也得让这残疾人吃饱。

没钱,咋办?

或是拨给、或是捐助,搞义田。

靠义田的租子,维系义渡的支出。佃户必须要那是交租。

……以上,等等。

这些例子说明什么?

这里没提正常的平民地主、绅衿地主、商人地主这种类型。

只说学田地主、慈善堂地主、宗族地主……

这些例子说明,大顺的基层运转、基本社会福利、学校教育、维稳体系等等,全是靠“地主、佃农”的租佃体系,来维系的。

一个国家,就算不去看那些平民地主、商人地主、绅衿地主。

只看这些地方上的福利、便利、基层运转等情况,完全是依靠租佃体系来维持的。

那么,大顺的社会运行基础到底是什么样,也就可以叶落知秋了。

按理说,这里面很多的投入,应该是政府收税,再支出这种模式。但显然,大顺不是,也没有能力征税支出维系基层运转,而是只能依靠租佃体系来维持。

换句话说,大顺如果继续改革,改革深入到内部、整个帝国。

那么,这种改革,就不是修条铁路、走个海运、建个钢铁厂这么简单。

而是要重塑基层的运行逻辑、重写基层的经济基础、改写税收和支出体系、重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底层彻底废除租佃体系……

如果说,建个钢铁厂、修个大运河什么的难度,是10。

那么,后者的难度,可能就是10万。

这显然,不是靠改革就能完成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