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等社会存在下,谁能产生将来非农业人口会超越农业人口的社会意识?
皇帝其实很清楚,刘钰在实学派中鼓吹的“未来”。
这种“未来”,其实是超脱现有生产力水平的“未来”,也即中国的问题,要靠工业化和工商业发展来解决,最终非农业人口完全可以超越农业人口。
刘钰鼓吹的这种“未来”,在此时,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这种自圆其说,在这个生产力条件下,最大的漏洞,是可以用一句抽象的“继续发展”来掩饰的。
或者说,为什么刘钰所鼓吹的这种“未来”这时候有人相信?
他们相信的基础是什么?
难道实学派的人,都是傻子,听人说什么就信什么吗?他们为什么会相信刘钰鼓吹的这种未来?在此时的生产力水平下,这种鼓吹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