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一开始的确以为他就只是个寻衅闹事的,现在听他居然能精确数出杨成廉祖上三代的家谱经历……
管家也是惊了,开始拿不准真伪。
邻里中却几乎不会有人知道杨成廉祖父父亲的名讳,可是看着这人信誓旦旦的模样,对他的话又天然的开始相信,转了风向,又开始指指点点的议论。
有人更是八卦心泛滥,忍不住好奇的直接的撺掇着问管家:“刘管家,这小哥说的可是真的?若是祖上三代名讳都对得上……那……”
也有人精确的一把扣住精髓,笑问打趣儿那母子二人:“这么说来是杨家老太爷趁着外出经商时惹下的风流债?你生父是杨老太爷的外室所生?”
古往今来的律法上都只是承认一妻多妾,所谓的二房夫人,也不过就是私底下不入流的叫法而已,一个男人,绝不可能有两个平起平坐的夫人!
如果这汉子所言属实,他祖父杨琼是在宁氏之后娶的他祖母,并且这位祖母也没正式进有宁氏母子在的那个杨家门……
那就应该算是外室了!
这个身份,其实并不荣光。
可那汉子原就不是什么体面人,见着有人奚落,也不觉得羞耻,直接梗脖子顶回去:“不管是外室生的还是妾室生的,反正都是他老杨家的种,他必须得认!”
此时众人已然不想看这母子二人和杨家人扯皮。
堂堂从一品高官家中秘史,堂而皇之的被扔到大街上任人品评,这样的好戏一辈子可未必能遇到第二场,百姓见这母子二人没脸没皮,索性都逗弄着他们闲扯起来……
有人笑着帮忙揣测:“若是这样说来,那杨老夫人并不知晓这母子二人的存在倒也说的过去了?”
经商在外的时候,隔着十万八千里养了外室,又生了个儿子,只要男人回家不说,也不试图把孩子抱回去给正室夫人养,那正室夫人被蒙在鼓里也就不奇怪了。
这话匣子一旦拉开,就有点压不住。
随后,又立刻有人接茬,调侃那母子二人:“即使你父亲是杨老太爷的外室之子,可你祖父原也不过是个经商的,人家杨大人走的是科举入仕的路子,如今的这份官职家业也都是这些年里凭借自己的本事积攒下来的。你们母子看着是落魄了,这是过来打秋风,捡便宜来的吧?”
多少有点不要脸!
殊不知,这母子二人就是不要脸来的!
“什么叫他凭本事攒的?”坐在地上耍赖的老妇人也来了精神,口沫横飞的气愤嚷嚷起来:“老爷子年轻时在外拼死拼活的跑商赚来的银子,都给了谁?还不是都进了他们母子的荷包?这府里住着的我那大伯哥,他们这宅子不是他刚当上官就置办下的?这么大份的宅子产业,没个几千两银子他拿得下来?就算当官能日进斗金,那时候他可还没当官呢,他置办这些产业的银子哪儿来的?还不是我公爹,老太爷挣给他们的?”
当官能日进斗金?这不就明明白白指的是贪官吗?
虽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里绝对只是这老妇人信口开河的乱说话,当不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