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河西豪强其实已经完成了一半的转型,凉州安定,商路发达,官府鼓励豪强组织商队,远涉西域,带回金玉宝石。
皇甫氏、张氏、索氏最先作出表率,将圈禁的百姓全都放了出来,侵占的田地也上交官府……
有他们几家配合,其他的一些大小豪强,如贾氏、廖氏等等,自然也就兴不起什么风浪。
人一旦走出去,眼界就开了,非陇右的一群地主老财可比。
在更庞大的利益面前,河西原本就不太肥沃的土地,产生的利益自然入不了他们的眼。
什么最赚钱?当然中间商赚差价。
从蜀中收购锦、茶,从中原收购帛、纸、漆器、瓷器,然后把西域的蒲陶酒,胡椒香料,宝石玛瑙的等奢侈品,卖入中原江东……
河西四郡这么多年下来,豪强们早已赚的盆满钵满。
而杨峥只是拿走本该属于官府的田地和人口,他们自然不会有太大的反抗。
即便想反抗也反抗不了了。
外有秦军带血的刀子堵在门口,内有不断明白什么是均田制的百姓,里应外合之下,河西豪强们乖乖就范了。
至于关中豪强,是天下豪强中最虚弱的。
前些年被杨峥一次一次掳掠,早就元气大伤,这几年大战不断,田地荒芜,荫户逃散,豪强自己日子都过不下去了,不是逃往中原,就是被杨峥迁走。
只有几个氐人、羌人坞堡负隅顽抗。
但关中平原上,这种抵抗实在太过无力。
对付陇西没有经验,对付河西关中,经验就渐渐丰富起来。
刘珩终于动了脑筋,因地适宜,继杨峥的火攻之法后,鼓捣出了水淹、土埋之法。
几万人,平地上垒起土山,活埋一座小小的坞堡还不是轻轻松松?
关中水网密布,随便筑个堤坝,就是一场洪水。
羌氐比汉民更团结,每个坞堡就是一个族群,坚决不要秦国的田,只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他们的坞堡没有汉民修的那么坚固,有的还是村寨,烧起来埋起来非常方便。
解决几个刺头,其他的也就老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