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杨峥隐隐感觉到,自己走到了一个关键的路口。
杜预道:“可察举与中正并行之,然后再以宣义司考量其能力、品行。”
这个办法比单一的九品中正制要强,还有宣义司把门。
但还不够,未触及问题的根本。
杨峥所想的是,彻底打开底层向上跃迁的通道。
军功只是其中一条途径。
另一条途径就是怎么选拔人才了。
这也是杜预的时代局限性。
恰巧杨峥在这方面是过来人。
科举制虽然条件还不成熟,但可以根据当下时势略作改进。
在这方面,杨峥手中的大杀器不是宣义司,而是青营。
眼下青营差不多就是后世的九年义务教育了。
包吃包住,公费学习。
这么多年,在杨峥刻意引导下,已经不局限于儒学经典,涵盖兵法、武艺、天文、地理、医学、丹术,连锻造、木工、筑城都在其中。
虽然很多学科只有雏形,也请不到名师,但架子搭起来,各种细节迟早会慢慢填补上。
或许未来杨峥在史书中最大的一笔,不是割据雍凉,而是开创青营。
“考试!”杨峥直接扔出两个字。
杜预与卫瓘同时愣住,最终卫瓘先开口道:“莫非是考校品评?”
杨峥点点头,“正是如此,地方察举、征辟、推选之才俊,全部入姑臧,由官府命题,考校其才学、见识、谋略。”
纸张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稀罕东西,西平也可仿制,不过是捣碎木浆、竹浆、藤浆,筛选净化、脱水成型,压榨晾干而已,并非什么高科技的东西,考验的是手艺与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