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身处地的站在董圣当时立场来看,圣人又不是全知全能,他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罢黜百家是董圣所给出的答案。
想到这里。
苏长歌目光看向面前的朱圣,已然知晓了他的解题思路。
“所以前辈您当时想的办法。”
“就是固定。”
“清扫出儒家中多余的学派,只留下几支,并设立太学院,推崇理学。”
“而有太学院在。”
“理学在朝廷上必然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决定性地位。”
“理学本身,便是将三纲五常、礼法律法固定,将思想牢牢锁死在理学规矩中,如此一来,变相等于彻底统一了思想。”
苏长歌开口。
理学的本质就是将儒家道理给教条化,成为儒教,礼教。
以权势作为倚靠。
给思想、道理一个客观固定答案,所有人都按照圣人的话来。
此举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保证了思想不出乱子,但也衍生出另外一个问题,思想固化,儒道落寞,一代人不如一代人。
不仅如此。
那些追名逐利之徒,依旧大行其道。
只不过以前是披着各家各派的皮,如今披着理学的皮。
诸如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有几个不是理学出身?这些人对百姓做出过什么贡献?其中最好的,也不过是清廉不贪污而已。
而此时,听到苏长歌的话。
朱圣倒是坦然自若。
他承认,自己的方法确实没能如自己预想中那样,使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