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祖战死之后,江夏的人马,被我们收编了大半,江夏郡城的人马不足五千。”
“加上刘琦带来的三千,也只有八千人马,而我们现在掌控了江夏一万五千余人马。”
“论实力,我们还在刘琦之上。”
“但是我们缺乏大义名份,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
“所以咱们不能与刘琦硬抗,但却可以与刘琦达成合作,至少表面上我们要维护他的利益,因为刘琦有大义名份。”
“说白了,那天要是刘表死了,我们完全可以拥护刘琦,继任荆州之主。”
“现在你们说说,刘琦出任江夏太守,是不是比黄射对我们更有利?”
甘宁和徐盛二人,听到刘俨这番分析之时,也不由若有所思起来。
“玄之这番分析,盛以为有道理。”徐盛的眼界有限,却并没有看到其中的关键问题。
但甘宁见多识广,却看出其中最致命的弱点。
那就是刘俨现在名声不够,一个声名不显的人,可以凭借手中的财富力量,占据一县一郡,但绝对无法称霸天下。
之前刘俨担任夏口县令,带领百姓科学种田,采矿制盐,这些都是扬名立万,赚取名声的好事。
可是刘俨却选择闷声发财,对外一直秘而不发。
对此甘宁一直不解,询问刘俨之时,他也表示时机不到。
可眼下的情况,却不由让甘宁担忧,刘俨的谋划,会不会只是纸上谈兵。
“我承认玄之你的分析,猜测都有道理,可你现在无官无职,如何让将士们信服呢?”
“正如你所言,大义名份这项,我们现在一点都不占,即便我们现在有实力,可无法获得名望,又如何让荆州士人对我们信服呢?”
归根结底,在这个时代,必须要有大义名份,也就是说有足够的名望,成为世人(士人)瞩目的名士。
也只有拥有足够的名声,才能真正获得士族的拥戴。
当然依靠绝对实力也行,可绝对的实力在甘宁看来,刘俨现在也没有。
之前甘宁向刘俨提出,先取江夏,后谋荆州,进击楚关,占据益州,这个战略之时,本来也只是一个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