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父亲,还是庞德公这个荆襄第一名士。
诸葛亮的大姐,嫁的是蒯越族兄之子蒯康,蒯康虽然声名不显,但现在却打理着整个蒯家的偌大产业,是荆州有名的大粮商和铁器商人。
想到这点的黄承彦,终于意识到庞德公,为何会连续两次向自己推荐诸葛亮,这次更是带着他上门拜访。
很明显这是相中自家女儿,准备提亲来着。
黄承彦虽然淡薄名利,但并不是不懂人情世故,面对诸葛亮这样的青年才俊,还有庞德公的推荐。
若是在遇到刘俨之前,他定会毫不犹豫接受。
但奈何先入为主,刘俨现在的家世,比起诸葛亮明显差了一截,可架不住女儿喜欢不是?
加上黄承彦这些时日,也派人到过夏口暗访,刘俨在夏口担任县令两年多的时间,有口皆碑,抚民筑城,夏口的百姓,现在已经达到路不拾遗的地步。
通过他手下的人打探到的消息,他还获悉这两年流入荆州的雪花精盐,竟然也是来自夏口。
这些都不是让黄承彦震惊的,真正让黄承彦惊诧的是,夏口的粮食连续三年产量提升。
今年夏口的亩产水稻,已经达到六石九斗一亩。汉代一石六十斤,六石九斗就是四百斤稻谷。
这样的产量看似不多,比起后世亩产千斤,甚至一半都不到。
可实际上在汉代,就是一亩最好的水田,亩产粮食也仅仅只有三石七斗,而平均亩产粮食却仅有三石上下。
也就是说夏口的亩产粮食,经过三年的科学耕种,产量已经提升了一倍还多。
就拿刘俨耕种的那一亩实验田,今年的收成更是达到八石一斗,是夏口收成最好的一亩田地。
之所以刘俨亲自耕种的一亩稻田,能够有如此收成,除了合理的科学耕种外。
主要是因为去年在稻田内,利用脑海中的农业知识,培育出霸草和水稻的杂交,孕育出生命力更强的稻种。
事实证明这新稻种成功了,今年的产量比去年足足提高两石收成,而今年夏口的稻种,也将全面种植这种被刘俨命名为‘科技一号的稻种’。
黄承彦在想通庞德公诸葛亮的来意后,心中已经有了抉择。
“玄之,这位是鹿门山先生庞德公。”黄承彦朗声一笑,伸手示意刘俨上前行礼。
“德公,这位是小女的夫婿刘俨、刘玄之,还请德公日后多多提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