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卿本佳人,何不自立为王

作者:昭昭白影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且出现督运不力这种情况,还有一些客观原因。

首先,即使道路经过修缮,蜀道运粮仍旧很困难,此前蜀汉几次北伐,多困于缺粮,汉中之战时曹操也是因粮草难继而退。

可见在这个时代,运粮不继是普遍存在的客观困难,非人力所能完全避免的。

再者,夏秋之际接连下了一个多月大雨,连曹爽大军都被困在子午谷中一个多月无法寸进,运粮不济实属情有可原。

最后,李严并非实际运粮官,而是“催督”官,运粮官乃是岑述。

李严这个催督运事官职的职责,与此前“刘备领兵外出,诸葛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的职责相同,即在“汉中后方”集结粮草辎重,后备兵员以支援前方战事。

如果是李严集结粮草不力,或是没有向前方运粮,这个责任自然得李严负担。但李严很显然是督运了粮食的,只因大雨连绵而耽误了运粮。

当然,会发生这样的失误,也有李严不上心的缘故。

但毫无疑问,运粮不继不该归罪于某个人,即便是归罪于个人,主要责任人也轮不到李严。

在诸葛亮回军汉中之前,李严便开始追查此事,并想把运粮官岑述杀掉治罪。

但岑述那是丞相府的人,李严自是没能如愿。

能加给李严的第二条罪状是:假传圣意。

但实际上并没有。

在经历了反间计之后,诸葛亮已经与刘禅之间建立了牢固的信任关系,刘禅也不会再这么做。

诸葛亮联合百官上表弹劾李严,奏折上并没有给李严罗织“欺君”罪名,只说其德不配位,办事不利、私心过重。

这个弹劾表上除了三号人物刘琰,其余如魏延,杨仪,费稦,姜维等,全都是领丞相府官职的人。就连李严,此时也供职于丞相府。

综上,李严被黜的性质就一目了然了。

说白了,诸葛亮需要的是像蒋琬、费祎这种老实人,没有私心和野心,安安分分在后方做事,往前方运粮运兵,其他一概不管;而不是李严这种有自己想法,动不动就会搞一个幺蛾子出来的属官。

当然,罢免李严,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李严与孟达是至交。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两面三刀、反复无常的孟达在此前叛蜀(刘璋)投汉(刘备),叛汉投魏,及叛魏投蜀等事上,李严都是知情者。孟达最后一次叛魏投蜀时,就是通过李严这层关系,频频往来书信,约定起事日期,同时孟达又遣使与孙权眉来眼去,在蜀、吴之间,待价而沽。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