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杨百万:这事不是我做的

作者:昭昭白影来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东吴在短时间内失去了整个交州十一郡、失去了公孙渊的依附、失去了最能打的统帅陆逊。

这已经不是自断一臂了。

这是自断一条大腿。

孙权无法想象陆逊站在对立面的场景,就像他九岁时无法想象会失去父亲孙坚、十八岁时无法想象失去大哥孙策、二十七岁无法想象失去左膀右臂周瑜、三十六岁无法想象失去弦骨之臣鲁肃一样,他也无法想象自己将来会在六十三岁时失去陆逊。

孙权在最初得知陆家转投“士三”的时候,震惊、讶然、不解、迷惘等诸多情绪一涌而上,夜不能寐,忧心如焚。

陆家在江东根深蒂固,才俊众多,光是目前在朝中为官的都不下十人。

以陆家庞大的体量,其家族子弟的态度,足以影响到其他世家。

事情是如何演变到这步田地的?

孙权整个人都有些懵逼。

一个多月前,他还对交州之乱不以为意,对陆凯转投“士三”一事嗤之以鼻,认为陆凯必将会为这个愚蠢的决定受到惩罚。

但在交州顷刻间易主后,孙权已经意识到,这其中不简单。

孙权是知道士家所有后人资料的,其中根本没有士三这个人。

在得出这个推断的第一时间,孙权立即意识到,交州可以晚一些再收复,弄清楚“士三”的身份,稳住局势才是当前重要的事。

于是,连忙派快马召回前往救援交州的五万大军,并派出间人至桂平、成都、洛阳三地,收集士三的消息。

临危不乱,一向都是他性格里的优良品质。

昔日夷陵之战后,面对曹丕三路大军压境,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候,孙权仍然“卑辞上书”;在勉强抵挡住魏国的进攻后,一方面和蜀汉通使复盟,另一方面还在与曹魏保持关系,直到后来吴蜀关系升温,曹丕囚禁了吴国的使者冯熙,孙权才彻底断绝与曹魏的联系,并最终成功化解了危机。

一直以来,孙权的策略都是先求自保,再求扩张,如果没有特别好占便宜的机会,哪怕东吴的实力强于对手或盟友,他也会尽量把姿态放低。

可以说,三国之中,只有东吴一直都是有盟友的,有时盟友是蜀国,有时盟友是魏国。所以,东吴才能逐渐坐大,从他接手时只有江东六郡,发展到现在拥有三洲之地。

这一点,也一直是孙权自信的来源。

但是现在,三洲之地陡然变成了两州,形势忽然变得严峻了起来。

孙权没有让自己在“陆凯反叛”的悲观情绪中沉浸太久。此事固然令人惋惜失望,但不能因此而乱了方寸。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