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枭闻言双目一亮,这贾文和果真名不虚传。简简单单一席话就把双方局势分析的透彻,然而史上也确实如此。
宦官到后期,根本搞不过有袁绍及众世家英杰辅佐的何进。要不是何进太自信,孤身莽皇宫被乱斧砍死,灭宦官…
简直轻轻松松。
贾诩是妙人,想说董卓眼光还行定会趋炎附势,还要先加个浩然正气。
怎么都会留些余地。
“先生之意是要我投何大将军?”
“非也。”
贾诩闻言摇了摇头,狡黠的看了眼赵枭道:“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就是我们把任何事物都考虑进去,也难免有意外。”
“将军要投何大将军,但不能是明投,而是暗投。但究竟投不投…”
“还得看以后。”
“还请先生赐教。”赵枭盯着贾诩,只感到这人确实很有东西。不管接下来贾诩讲的行不行,都不可能放他走了。
“若不出我所料,此刻董并州应已暗中前往何大将军府上了,何大将军定会欣然接受其投诚。明日将军进京面圣,朝堂上定会见到何大将军为董并州表功。”
“甚至今日夜里,何大将军就会遣心腹来营,以董卓之事劝说将军投诚。”
说着,贾诩淡淡一笑道:“此时,将军若应下没什么好处。因董卓是亲自去投,表现出了诚心,而将军是被游说而投。”
“就落了下乘。”
“有些像是董卓已投,自己不投便势单力薄,迫于无奈下才不得不投。”
“如此,定不被重用。”
赵枭双目冒光、连连颔首,这贾诩不说废话,句句在理。自己对局势那看不清的迷雾,已然随其所言被缓缓拨开。
拨云见日!
“先生继续。”
“咳,将军此刻明面当朝何大将军表现出抗拒,暗中却要以暧昧之势周旋。此时,十常侍见试图拉拢的二人已被策反一人,而见剩下的赵将军您不喜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