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农医科 稳步前行

作者:无名过客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就有数百医者顺利出师,开始悬壶济世。虽年级小经验尚不足、大病还是难搞定,可小问题已是能自行处理。而民间最多的,就是这些小问题,别的不说…

医师变多终归是好事。

华佗内心踏实啊!

看了眼四座的预备医师,华佗脸上洋溢着喜悦,紧握木炭再次写了起来。

“锻灶灰,就是铁匠煅铁炉中的灰,含铁。气味辛、苦、微寒、无毒。”

“主治症瘕结块,治突长结块有效。若产后阴脱,也可用紫色锻灶灰加羊脂和匀,布包于火上烘热,熨患处,推纳使上。”

“土蜂窠,主治难产…”

……

涿县西城,军武天机阁。

天机阁坐落于涿县城的最西面,独占一条街道。街道两侧道口,各有一队披甲持锐的军士驻守,若无凭证、不得入内。

天机阁别名军机处,其成员皆是赵枭这三年从五湖四海寻来的发明人才。他们饱受无资金之苦,获得赵枭专项金允诺后,这些专业人才便急唠唠的跑了过来。

为尚武赵家研发新式军械。

然奇怪的是,这军机处正名叫天机阁,可在机构所在街道却无一阁楼。

倒是有个巨大的华丽废墟。

“阿击,加弓臂真的会有效么?你咋还缩短弩臂长度了?这样拉力会变小。”

“攻哥,受制于弓臂限制,三股弦已是寻常弩车所能承载的极限。如若弹力之根本不改,如何改进弩箭都是换汤不换药。”

“而缩短弩臂,是方便携带啊!”

“击哥,可你这弩臂也太短了吧?也就三具手弩长度,这真能有劲吗?”

“诶,小全你放一万个心!”

天机街上,四名黑糙巨汉正围在一架小弩车旁说话。他们是军机处的设计官,乃鲁县四兄弟,熊攻熊击、熊安熊全。

此刻,排行老二的熊击拍了拍床弩精致的复合弩臂、满脸自信道:“以往弩车都是以一张巨大弓臂提供弹力,弓臂极长不易携带。且真换上多股弦、又易折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