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诸葛亮解惑

作者:一醉梦倾城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邓灏说道:“不瞒诸葛师兄,迁都势在必行,这不单单是本宫的意思,也是父皇的意思,如今我大邓定鼎中原、全取关中、西凉,下一步便是进军河北,待平灭赵国之后,我大邓日后的重心便是经营中原之地,加强对河北、关中、西凉等新并之地的掌控,同时防备草原诸部,宛城虽好,但是过于偏居南方,倘若草原有变,朝廷根本反应不过来的,而且中原、河北、关中、西凉百姓对我大邓之认同感不深,迁都北上,能够更好的治理这些地方,而且历来王朝都城皆在北方,中原方是我华夏之根基。”

“殿下是说,陛下也是赞同迁都的?”诸葛亮问道。

邓灏点了点头,说道:“不错,父皇不但是赞同迁都,其实早于本宫之前,父皇就已经考虑过迁都的了,本宫也只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而这一次迁都的提议,也是父皇让本宫奏请的。”

这样诸葛亮就放心多了,说道:“那就成了,既然陛下都有迁都的意思,以陛下的性格,既然让殿下奏请迁都,那三省六部这些重臣也定然被陛下说服了的,三省六部的重臣都同意了,那此事便成了一半了,剩下的一半,就得由殿下来完成了。”

“此事本宫也是明白的,但是今日诸葛师兄也看到了,反对迁都的朝臣比比皆是,虽然这些人在朝中的权柄不重,然朝外的影响力却是不小,如果他们坚持反对迁都的话,恐怕父皇也会有所动摇的。”邓灏说道。

诸葛亮想了想,说道:“若想顺利推行迁都,殿下只需解决两个麻烦就好了。”

“哪两个麻烦?”邓灏连忙问道。

诸葛亮说道:“有陛下背书,三省六部、御史台、军机处、大将军都督府的重臣都不会反对迁都,有了这些人的支持,殿下其实已经掌握住了朝堂大势,殿下最大的阻力在朝外,而朝外最大的阻力有三,一是宗室、二是世家贵族、三是南阳百姓,其中最重要的当数宛城百姓了。”

“百姓?诸葛师兄,迁都对于百姓来说真的影响那么大吗?”邓灏不解的问道。

诸葛亮笑了笑,说道:“当然大了,都城在宛城,宛城和南阳的百姓比之其他地方的百姓便高人一等了,毕竟是天子脚下生活的,一旦迁都,失去了这样的地位,百姓肯定不乐意的,而且论起天下哪里的百姓对大邓最为忠诚的,就当数南阳了,南阳是我大邓的龙兴之地,尽管如今我大邓之版图幅员千里,治下百姓不知凡几,但是真正能够称得上邓人之称的就只有南阳百姓,这些人才是我大邓最忠心之人,如果失去了这些人的支持,大邓的根基也会随之动摇的。”

诸葛亮这么一说,邓灏便明了了,南阳百姓的感受真的很重要啊,邓国立国至今,出力最多的就是南阳人了,现在邓国各卫兵马中,核心力量还是南阳人,别的不说,就说宿卫宛城的羽林卫五万精锐中,超过八成都是南阳人。

“那诸葛师兄以为这三个麻烦应当如何解决呢?”邓灏又问道。

诸葛亮想了想,说道:“先说世家贵族吧,世家贵族虽然势力强大,但是无法左右我大邓中枢,而且他们依赖的是家族传承,而不是朝廷,因而朝廷在哪里,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太过重要,他们之所以会反对,究其原因就是迁都损害了他们些许利益而已,但是这点损失他们也还是能够接受的,说到底,他们也只是随波逐流罢了,迁都不迁都他们其实并不是太过在意的。”

邓灏点了点头,不错,世家贵族依赖的是家族传承,迁都固然会有些损害,但是并不是太大,他们反对迁都,无非就是想着维护自己的利益,迁都不成他们没有什么损失,成了,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其二就是南阳百姓了!”诸葛亮继续说道:“南阳百姓会反对迁都究其原因就是不希望失去了高人一等的地位,虽然这些很庸俗,但是却是人之常情,想要解决也很好解决,只要殿下能够在迁都之后,保障南阳百姓的地位,那自然也不会有人反对了。”

“那如何才能在迁都之后保障南阳百姓的地位不受影响呢?”邓灏有些苦恼了,都城都迁走了,还怎么保证啊。

诸葛亮说道:“殿下,谁说一个国家就只能有一个都城的?”

“难不成还能有好几个都城吗?”邓灏反问道,自古以来,国都就只有一个而已。

诸葛亮笑了笑,说道:“不然,其实此事也有先例,先秦时期,雄霸西陲的秦国,在迁都咸阳之后,故都雍城地位依旧不减,虽不及咸阳,但是在秦国诸城之中,地位也尚崇高,历代秦王行冠礼都是在雍城的,而今日我大邓也可效仿,迁都之后,可将宛城定为南都,留宗室驻守,地位于北都等同,如此一来,虽朝廷不在宛城,但是地位不减,这样一来,也可减少宗室的抵触。”

“宗室抵触迁都,最大的原因就是一旦迁都之后,他们的利益会遭受重创,殿下可以进言,将宛城定为南都,一部分宗室迁往新都,一部分宗室留守宛城,两都并存,如果还是不放心,南都也可防线朝廷,设立三省六部。”诸葛亮说道。

诸葛亮的想法让邓灏眼前一亮,这个办法很好,也可以向天下人表明态度,那就是无论朝廷在哪里,南阳依然是邓国最重要的根。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