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挑战儒权(二)

作者:南希北庆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那你又觉得何谓一个有用之人?”

“自然是能够国家做出贡献的人。”

“很好!说的非常的好!”李奇笑道:“那你和我相比,你觉得谁为这个国家做出的贡献更大呢?”

陈东道:“当然是枢密使你。”

“撇开新法和抗金这些政治方面的事不说,你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陈东想了想,如实道:“还是枢密使你。”

“当然是我。”李奇道:“我不说别的,就说那罐头,它可以让一块肉、一片青菜保存一到两年,不管是对民生。还是军事,都挥了重大的作用。也为我大宋赚的不少钱,还有火器、壁炉、大宋时代周刊、慈善基金会。随便从中挑一样出来,都造福了不少人,即便如此。但是你让我去参加科考。我可以非常非常肯定的告诉尔等,我一定是最后一名,这听起来非常矛盾。但是似乎也在情喇中,因为这些都与科考没有半点关系。若是科考考厨艺的话,我想我也能光宗耀祖了。”

底下又有一人,道:“枢密使乃天纵奇才。这我等都知道。”

话虽如此,但是语音中却充满的嘲讽的意味。

李奇摇摇头道:“不不不,非我乃天纵奇才,我相信这世上比我聪明的是大有人在,只不过这些东西注定与读书人没有什么干系,这是咱们汉人的一种传统。就说这最近兴起的活字印刷术,据说明他的人不过是一介布衣,也就是一个普通百姓。更加离谱的还要说那火药,这火药的创造者据说只是一批炼丹的道士而已,但是他们明的火药,却打败了当今不可一世的金兵,我敢这么说,如果没有火药,各位绝对不能安然无恙的坐在这里。

再说玻璃的创造者,就是本人,也只是一个厨师而已,还有那些新式武器,是一个半大的孩子和两个字可能都不认识几个的工匠明的。说真的,我对这些现象都感到非常的纳闷,为什么这些伟大的明,总是跟那些满腹经纶的读书人无缘?不知各位能否给我这个答案。”

郑逸、陈东等人听得渐渐陷入了沉思。而有些人却不以为然,一人又道:“我们读书为了是治国安邦,而非去学习那些奇淫巧计,这决不能一概而论。”

秦桧听得忍不住在心中骂道,这个蠢猪,你这不是给他借题挥的机会么。

“好!好一个奇淫巧计,好一个治国安邦,说的真是太好了。”李奇说着,话锋一转,又道:“别说你没有什么功绩拿的出手,即便你有,我如果能将一亩地产量翻一倍,或者说我明一个能够一下子就杀死一百人的武器,那比你口中所谓的治国安邦要有用的多、何谓治国?何谓安邦?你究竟懂这个四个字的意思吗?百姓安居乐业,四方臣服,这就是治国安邦,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更加不是嘴上嚷嚷着那几句。我就不说我了,拿我跟你比,那真是太欺负你了,就说最近那一位有名的女神医,她在治国安邦方面,就比你要强的多。”

众人一听,不自觉的看上坐在最角落里面的刘云熙。

刘云熙听得眉头一皱,恨不得丢几条毒蛇上去,冷冷的偏过头去。

李奇笑道:“你还别不服气,正是因为有刘云熙孜孜不倦的努力,虫罐头才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当初金兵保卫开封城时,虫罐头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救了不少人,而且虫类食品的出现,给百姓带去的利益,远非如此,它能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一定的粮食危机,还创造出了许多生财之道,试问你的治国安邦之法又救了多少人,富了多少人?呵呵,其实像刘云熙这样的人,是多不胜数,只不过他们没有得到他们应得的尊重。”

“那枢密使的意思,读书无用,天下人都应当都去学习那些奇淫巧计?或农、或工、或商?”

李奇道:“我可从未这么说过,我针对的一种由现在的读书人营造出来的不良风气,而非指读书无用。在我朝,如果你能作出一绝句来,远比你明一块放大镜要更加受人尊敬。是,你能作出绝句,那证明你有这方面的天赋,但这只是你个人的荣誉,这绝句究竟对江山社稷有什么用,这我还真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就是因为现在的读书人,读书都读出了一种优越感来,好像没有读过四书五经,没有读过儒教圣经,就应该受人鄙视一样,当然,你们没有这么说,但是你们就是这么做的,然而,这一种风气,让儒学一门是一览众山小,而其余学派,都是人才凋零。

但凡小孩自懂事以来,不管是父母长辈,还是身边的人,都要他学习儒学,只有学了儒学,你才算个读书人,你才有可能出人头地,你才能被人看得起,你学其它的,那别人会说你学的都是奇淫巧计,低人一等,我这么说,并非是说儒学不对,绝不是这样的,我只是想说,并非人人都有这方面的天赋,有些人算术的天赋非常好,有些人有很不错的动手能力,有些人天生就是战将,但是,如今这一种风气却让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天赋,而一味的投身于儒学当中,这就造成了人才的流失,而儒生当中却是参差不齐,各种歪瓜裂枣都有。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