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帮邪魔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若不是真龙殿下,我们还被这帮魔头蒙在鼓里呢。”
这是拍真龙马屁的。
如此种种,还有很多。
基本上,京都分为了三派,贬斥学宫支持真龙的,支持学宫等待陛下裁决的,以及静观其变,再做思量的。
前者在平民中最多,真龙的信仰已经开始在京都流传。后者则达官贵族们占据了大部分,这帮人最善于投机倒把,也最善于明哲保身。
至于中间者….也就只剩各地学宫,以及众多的书生罢了。
可惜,与天下的黎明百姓相比,他们的人数还是太少太少。
……
京都学宫
传承至此已有千年,伴随着昭阳国而生,也因昭阳而盛,现在却也要因昭阳而亡。
京都学宫,相传是由千年前的圣人夫子所建,门前两棵千年不倒松,两侧树立着巨大的石碑,上刻有:立命、立心、树德,树人。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德行的培养,更是千年起步。
昭阳学宫数千年来,一直强调昭阳人族要仁、义、礼、智、信,并以此践行自身学问。
学宫中遗有夫子经文,是用他山之石所雕刻而成,并供天下学子瞻仰诵读。其中蕴含着夫子一生的理念和修行,是陶冶精神,淬炼修行,稳定心境的不二之法。
曾为昭阳美谈。
这里面还有个典故:千年前,夫子建立学宫,后辈子弟希望在夫子离开前,留下传承和精神。但一般的石头根本承载不了夫子强大的精神意志,唯有上佳美玉方可,但上佳美玉却不多见。
当时正值昭阳学宫比较排外,不接纳外来书生,甚至更是非天才不可进。
夫子见状,便趁此机会,不知从何处找来了一些神异的顽石,并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又何必非美玉不可?
至此,众人领悟了夫子的豁达开明,胸纳百川,包揽万物之情。而那些记录夫子经文的顽石,也就被称之为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话,便成了京都学宫的学训,数千年来也一直处于包容开放的态度,这也造就了学宫在昭阳各地,遍地开花的盛景。
可惜,成也萧河,败也萧何。京都学宫的开容包放,造就了各路英才,却也出现了不少藏污纳垢之辈,甚至无比极端的邪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