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引进唐顺的事情搞定,杨平轻松了很多。
这样,干细胞实验室有个做基础研究的成员,很多工作开展起来容易很多。
在系统空间实验室,杨平的实验一直在继续,几乎每天都会利用合适的时间进去继续实验室。
对于干细胞定向分化的诱导物质,杨平继续收集,用冷冻电镜一个一个地分辨记录,然后再进行反向实验确认,很多工作都是试错性质,如果没有强烈的兴趣支撑,很难将枯燥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兴趣驱动着杨平在系统实验室忘我地工作,将各种繁复的工作做得津津有味。
有些重复的工作,比如肌肉的单层细胞切片,杨平交给机械臂去完成。
机械臂虽然只能照着杨平的安排做工作,没有任何主观能动性,但是当苦力驱使还是不错,至少它可以按照杨平的安排一丝不苟地完成布置的任务。
肌细胞,又称为肌纤维,为长柱形的多核细胞,长1-40mm,直径10-100μm,一条肌细胞含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细胞核。
这些肌细胞如何组织成肌肉,相互之间如何连接?
然后神经、血管、淋巴管等结构如何穿梭其中,神经、血管、淋巴管又分多少层,每一层由什么细胞构成,这些细胞之间又是如何连接。
这就是杨平目前要搞清楚的肌肉精微解剖。
在系统实验室里,除了时间非常廉价,这些机械手也是廉价的劳动力,因为它们可以依据需要任意增加。
实验室显得忙碌,但是井井有条,无数机械臂各自做着自己的工作。
肌肉切片的光镜和电镜图片,全部存入计算机,然后利用计算机进行重建,重建出整块肌肉的三维精微解剖图。
这些基础性的工作极为繁琐,但是又特别重要,每一个环节不能有丝毫马虎。
一块肌肉做单细胞层切片,单单考虑肌细胞,矢状面和冠状面能够做出至少两万多张切片,但是要考虑血管神经和淋巴管,三个截面能够做出几百万张切片。
几百万张切片杨平不是甩手给电脑阅图,而是亲自一张一张地阅看,以做到心中有数。
在人体运动系统中,肌肉比骨骼、韧带、肌腱等结构更复杂,如果能够解析肌肉的精微解剖,那么骨骼、韧带和肌腱等结构自然而然就能解析。
如何做好单层细胞的肌肉切片,如何构建精微解剖,杨平通过大量的切片与构图,摸索出一套方法,他将这套方法加以总结,然后应用到现实中的实验,这样减少试错的时间。
科研中,很多时间浪费在试错上,但是试错又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每个科技行业一些资深公司为什么能够形成垄断,比如,一些世界制药巨头,为什么能够形成垄断,让后来者难以超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的科研数据库包括无数成功与失败的数据,新兴的公司投入巨资研发的药物,很可能这些大公司几十年前就已经试过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