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章 组团

作者:海与夏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但是冷冻电镜从购买、安装、调试到应用,需要一个过程,至少得几个月,这还是购买不需要等货的情况下。

这东西娇贵得很,要建单独的一栋房子做机房,而且机房要求非常高。

这种高端设备目前被美日垄断,目前国内没有对应的产品,连仿制产品都没有,只能从国外花巨额资金进口。

冷冻电镜价格昂贵,从千万元到亿元不等,目前国内拥冷冻电镜的数量是27台,南都省鹏城的南方科技大学,拥有一个冷冻电镜中心,拟安装六台冷冻电镜,目前已经运行的有两台,如果六台全部安装好,南方科技大学的冷冻电镜中心将是世界三大冷冻电镜中心。

如果借用南方科技大学的冷冻电镜,需要预约使用,而且来回跑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可能做一次观测需要等十几天。

好在南都医大也有一台冷冻电镜,而且那边的实验室全力支持杨平的课题,优先给杨平课题组的人使用,这样可以节约时间。

目前暂时先借用南都医大的冷冻电镜,后续杨平时打算买一台,但是目前课题刚刚开启,没有任何实质进展的情况下,买这种亿元设备,会招来不必要的非议。

冷冻电镜这个大家伙有了着落,整个课题的设备目前算是凑齐,现实中也可以开始展开课题。

不过除了设备到位,还要组建一个团队,除了科室的医生,还需要干细胞方面的基础研究人才。

杨平跟宋子墨和徐志良说:

“大家留意一下,有没有合适的干细胞方面的人才,引进来担任我们实验室主任?或者公开招聘?”

有专人负责实验室,这样大家轻松很多,人才结构也合理一些。

杨平跟苏南晨也提过这事,让林岚帮物色这方面的人才,但是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比较优秀人才,要么在海外不想回来,要么在顶级高校,人家怎么可能愿意去一家医院的实验室,平台太小。

“还记得我们在日本时,那个中文翻译吗?唐顺!”

宋子墨一直记得这人。

“记得,怎么了?”杨平对这人印象很深,他还是高桥的中文老师。

宋子墨说:“这人就是从事干细胞研究的,他在东京大学的导师来自京都大学前沿医学研究所干细胞生物系,目前在干细胞领域,这个日本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一名教授,并列排名世界第一。”

杨平听说还有这种人才,立刻说:“既然这样,想办法与他接触,能不能引进过来?”

宋子墨笑道:“我正要跟你谈谈这事,唐顺马上博士毕业,引进这种人才恐怕不是那么容易,他的选择面很广,不仅东京大学的干细胞实验室要留他,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实验室也向他抛出博士后的橄榄枝,这些都是世界顶级实验室,我们医院的实验室,说实话,平台小的可怜。”

宋子墨的话说得也对,这种人才怎么可能屈尊来到一个医院的小小实验室呢。

但是新课题的团队组建,有必须拥有这些生物学方面的人才,比如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解析,他们比宋子墨和徐志良肯定专业,不同的专业人才搭配,才能顺利完成课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