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章 招揽人才

作者:海与夏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杨平看过唐顺的简要履历,本科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在美国麻省理工完成,而博士就读于东京大学。

这种顶级人才,无论到哪里都非常抢手,但是只要唐顺没有拒绝,那就是有希望。

杨平希望很快可以会面谈一谈:“什么时间?他过来,还是我去日本?”

不管是唐顺过来,还是自己去日本,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尽快完成会谈,杨平的团队需要这样的尖端人才,也只有这样的尖端人才,才能跟上自己的步伐。

科研,也需要一个团队,单打独斗不是出路。

杨平必须组建一个优秀的团队,自己在系统实验室获得的所有成果,必须在现实中重复一遍,这就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来完成,而且,后续一些延伸性研究,也需要团队来实现。

任何一项重大科研成果,都不是一人可以完成的,核心人物提出思路,解决关键问题,很多细节问题需要团队来完成。

比如脊柱外固定架,如果没有协和在桂林的实验室全力配合,就不会这么快在现实中完成一系列的实验。

如果没有协和团队的帮助,杨平可能现在还在制作脊柱侧弯实验猴模型。

“他说近期会抽空来三博,顺便实地考察,从谈话中我隐约感觉,这家伙对钱比较敏感,估计待遇会要得比较高。”宋子墨提醒杨平。

干细胞研究世界排名第一的教授的博士生,这种人才很难找,待遇高点也正常。

“告诉他,待遇一定不会低。”

杨平最不怕对方谈待遇,只要他愿意来,就怕他嫌弃平台太小,不愿意来。

“我继续和他约时间,等确定我再告诉你,还需要什么人才?”宋子墨现在就是杨平的管家,什么事都要管。

“3d生物打印技术的高端人才!”

杨平虽然现在准备从干细胞体外培育肌肉这条技术路线入手,但是还是想准备两条技术路线的人才,一旦一条路线受阻,起码不会措手不及。

如果在资金和人才上不受限,他考虑两条路线齐头并进。

科技树这种东西,未来究竟怎么样,谁也料不到,一旦点错科技树,中途再回头,容易落后于人。

以前杨平想挑一条路线走,现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两条路线齐头并进,相互补充也互不干扰。

“这方面的人才很难找,我可以发通知到论坛里,让大家帮忙物色。”宋子墨觉得那个论坛是个神奇的地方,上次巨头打压锐行,美欧日联动反击,就是论坛及聊天敲定的。

罗伯特这时候站起来:“我可以帮忙在美国寻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