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内容李简、姜绍已经看过,除了告知句安家人一切安好,祖先坟墓祭祀不绝,时时有人洒扫,还提到了句家子嗣的成长和入仕情况。
对李、姜这些外人来说,这是一封再寻常不过的家书,但对羁留敌国十五载的句安而言,这却是千金难换的至臻之物,待到他看完家书,已是眼中含泪,情绪外露,脸上明显动容。
“多谢李君送来家书,在下离家日久,这些年来家中人、事牵挂万千,如今终于得睹书信,见字如面,一时情难自禁,让你们见笑了。”
句安低头抹去泪水,整理一下仪容后慢慢说道。
情到深处,睹物思人。这种家不能归、报国无门的心情李简很能理解,他见句安是真情实感,不似作伪,当即趁热打铁劝说道:
“将军心念故园桑梓,当下汉、魏大军角逐汉中,家国旧人近在咫尺,何不趁机弃暗投明,与汉家军队里应外合,解汉城之围,逐汉中之寇,同心戮力,重归汉家,大将军与句将军阔别多年,甚是思念,早已在军中扫榻相待了。”
句安对李简抛出来的橄榄枝没有拒绝,却也没有同意,他有自己的顾虑。
“李君来意,我知之。奈何安在军中位卑职微,亦受其他魏国将校排挤,营中之兵不过一二千人,愿意与某同归故国之人寥寥无几,只恐归汉一事,力不从心。”
“事情何至于此。”李简不怕句安吐苦水、说难处,他抖擞精神,积极为句安分析举事的长短利弊。
“魏军兵马虽多,前受阻于剑阁,后失守于关城,士气早已衰败。又以邓艾奇兵冲蜀中腹心,结果全军惨遭覆灭,魏军余众闻知,更加丧胆。”
“此等进退两难、疲惫懈怠之兵众,若句将军举事于内,大将军兵攻于外,必能以寡破众,使之土崩瓦解。就算大事不济,以大将军的兵力,也足够接应句将军等忠义之士返回蜀中。”
换个角度来看,举事的大风险是有的,但利益仍然远大于风险。
李简一分析起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劝说的话术信手拈来,连之前已经与他排练多次的姜绍都有些吃惊,默默看着他临场发挥。
从长期交兵来看,虽然近期乐城沦陷、王含战死,使得魏军将士士气有所回升,可邓艾奇兵已灭、关城也被姜维突袭夺回,钟会麾下的十几万兵马表面上是把汉中守得滴水不漏,实际只是陷入汉中的泥塘中进退两难,迟早要重蹈曹操当年汉中之战仓皇败退的足迹。
在这种胜负关头,恰好句安身在汉中,返回故园桑梓近在咫尺,不说一经举事则大事可成,封候拜将,荫庇家人,单单是归国祭拜,告慰先人,就能羡煞无数人了。
这是上天授予句安衣锦还乡的大好机会,岂能坐视白白错失良机。
要知道,良机一旦失去,处境可就不妙了。
像与汉家多多少少有些牵连的田豫、牵招等魏将,纵然一心报国、屡立功勋,可难免忧谗畏讥、饱受非议,仕途是一边郡太守也就到头了。
而句安这类在伐蜀失败后失去大作用,又心怀故土的人,日后怕是有难言之祸要发生了。
不得不说,李简的确是巧舌如簧,说得句安脸色多次变化,情绪起伏波动,到了后面句安只能够摇头苦笑,挥手让李简不要再说了。
他抬头仰视帐顶,脸上露出回忆的苦涩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