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九章 造山九仞

作者:博耀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但是,同时,天罡还有一句话就是,天罡易得难精,这话的意思是说,天罡很多很好找,但是,要想找到精纯的天罡,或者想凝炼上等更好的天罡,却是也不容易,如果你要求不高,随便凝炼的话,倒是不难,但如果你想凝炼更高处更好品质的天罡,却也很难。

这关乎修士修为,也关乎天罡罡气密度,高度分布等等各种因素。

当然,相比之下,天罡虽然难精,但是比之地煞还是相对简单,这大陆之上,总有那么一些地方,因为特殊的地形,因为特殊的地理气候,特别适合修士凝炼天罡,于是,也就有了所谓“罡风点”的分布。

青云门附属疆域亿万里,自然就有不少的“罡风点”,比较有名的“罡风点”就有比如“天雷谷”,天雷谷内,终日天雷滚滚,九天雷罡几乎是接地而生,不用直上九天,也能凝炼到不错的雷风罡气;还有珠穆险峰,这险峰号称接天,直上九霄,山峰过云,如同一把利剑,刺入苍穹,,修士只要顺着山峰而上,往往就能找到自己需要凝炼的罡风类型,却也是凝炼九天罡风的好去处......

还有就是孙豪属意的,距离积炎山最近的这个九仞峰了。

九仞,上古传说中,特指高,高为九仞也,九仞,上古诠释,多用此来形容极高或者极深,上古大唐《景阳井赋》曰:“没地无慙,顾九仞之深可匿;上天无途,盼九仞之高可期......”,由此可见,九仞峰也乃是极高之峰,常为修士凝炼天罡的极佳去处。

青云门派出二绢这样的精锐驻守九仞峰,除了九仞峰乃是宗门“罡风点”之外,还有一层原因,那就是九仞宗跟青云门有着很特别的渊源。

毕竟,如果只是“罡风点”,多此一个不多,少此一个不少,九仞峰因为距离青云门本宗太远,又临近五行魔宗边界,加上其罡风的奇特性质,已经不是青云门弟子凝炼天罡的首选了。

九仞峰里,有宗九仞,却是青云门不得不重视的存在。

相传,九仞峰乃是宗门中兴老祖,轩辕有熊氏亲手缔造。

时,轩辕有熊氏修至元婴大修士,青云门十峰腾空,威慑天下,有熊氏为铸就青云门万世之根基,欲造万仞之峰,供后辈子弟凝炼万仞高空之风罡,然功至九仞,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典籍记载,轩辕有熊氏造山,达九千九百九十九仞,只需一仞之功,即可大成,然此之时,天雷滚滚而来,九霄震荡,大地织染千里,积炎山努而喷发,喷出巨石生成飞石峰......

轩辕有熊氏坐镇九仞峰,任凭雷电加身不为所动,势要行那逆天之举。

然,一目而下,望九仞高山,突有所悟,凝立峰巅,仰首哈哈狂笑,三天不止,三天之后,连说三声:“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世上本无十全之事,为山九仞,尚留一阕,我去也......”

大笑声中,轩辕有熊氏大步横空,返回宗门,闭关而悟,尔后不过百年,仙音临世,驾鹤举霞。

轩辕有熊氏飞升而去,飞升之前,留有玉简,玉简中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宗门典籍之中,此玉简地位极高,但是,轩辕老祖举霞之后,青云门上下,却无人能解此玉简之意,当然,更无人能将那九仞之峰推至万仞,久而久之,九仞峰连同轩辕老祖,都成为了宗门典故,脍炙人口,而无人能解其中之意。

九仞本无宗,轩辕老祖飞升之后,其侍妾金氏自领九仞峰,创九仞宗,时代镇守。

时代变迁,变幻无常,轩辕老祖时期,九仞峰乃是青云门腹地,现如今,青云门地盘一再缩水,已经成为了边界所在,逐渐被弟子们所弃,如今,已经少有弟子前来这里凝炼天罡了。

正是因为九仞宗的这层特殊的关系,随着战场的扩展,青云门很自然就将九仞宗给纳入了防御体系。

孙豪之所以选择在这飞石峰休整,却也是为了自己接下来凝炼天罡的需要,九仞峰是距离积炎山最近的“罡风点”,而且,应该也是最合适孙豪的“罡风点”,孙豪却是必须得走这一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