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百般红紫斗芳菲

作者:天天吃大西瓜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姬二娘毫不犹豫,解了穗子交给谢知许,关心问:“这样够吗?”

谢知许瞧那穗子,编得精致细密,最上面是个他不大叫得上名的方方正正的绳结,下面缀着块晶莹剔透的白玉,小巧玲珑,却雕着朵秋海棠,雕工精湛、栩栩如生。他摸了摸,掩去了目光,将钱袋递还给姬二娘:

“二娘进门时,刀柄一抹红如朝霞微动,某喜爱非常,故而有这穗子,便够了。”

姬二娘接过钱袋,听着谢知许温和的语气,瞧他真挚欣赏的目光,便配合着点头感谢:“谢郎君是有雅量的人,儿与师弟到底误了郎君行程,实在愧疚,郎君若不介意,可否赏光一同吃今日中食,好歹算是儿的一点心意。”

她自认自己察言观色算得上一绝,瞧谢知许的神情,仿若也真的满是欣赏,心里却总有几分忐忑不安,觉得有什么东西被自己遗漏了。

然而谢知许的神情仍旧是平和的,他于人情往来上的执念淡泊了许多,近乎根本没什么念想;又想着早日去长安看看,方不负这好春风,便打算婉拒了:“某风寒没好,怕过病气……”

话还没说完,刘大郎一巴掌拍上了他的肩膀,热情说:“不怕!谢郎君虽说少言寡语的,却是个难得的善人,某的商队今日启程,捎谢郎君一程极是便利,路上有人照应,也安全,谢郎君可千万别再推脱了!”

谢知许和姬二娘都有点为刘大郎的热情折服,心中连连扶额叹息。

姬二娘便似乎是临时起意,高兴地问:“不如大郎与我们一起去酒肆,咱们畅快吃上一顿再赶路也不迟!”

大郎连连拍手,豪迈答:“正是!两位都是妙人,某误半天生意又何妨?这顿饭,某请了!”

他都这样说了,谢知许再拒绝就忒不给面子了,只好和和气气答应了,便由刘大郎作东,一起去了镇上的归云阁吃饭。

地处要道的县城人来人往,叫得上名字的酒肆也有好几家,归云阁虽然是这两年才新开的店,却因有几位说书极有趣的先生而大受追捧,且价格又实在,菜品也不错,听说有几道还是宫里流出来,颇受昔日则天皇后喜欢的,故而极受欢迎。

几个人进了店,小二看了看姬氏师姐弟的穿着打扮,很是热情,引着他们在台子附近落了座,说:“客官们来得巧,这儿离说书先生最近,正方便一会儿听呢!”

刘大郎问:“今儿讲的是什么?”

小二答:“是张柬之张相爷最小的儿子张峄小郎君除恶鬼、杀大虫的事儿,这故事刚编好没几天,正新鲜呢!”

谢知许听得迷糊,张柬之的大名他自然知道,这人扶持皇帝登基,如今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只是张峄这名号却顶多算得上有些耳熟罢了。

正疑惑间,便听姬二娘笑了:“张峄这大名儿听说过,前两年他因为当街纵马、冲撞了武家小姐,还被上了状子,闹出好大的阵仗呢!张相爷气得大打了他一顿,赶到房州当道士,让他修身养性去了,怎么现在又成了大英雄?”

刘大郎解释:“这便是又一桩趣闻了,新帝继位以来这一年,到处是说书先生讲这事呢!”

他这一提醒,谢知许便知道为什么觉得这名字耳熟了。

说书先生还没上台,等菜的间歇,刘大郎能言善道,说:

“这位张峄小郎君是相爷的老来子,相爷年近六十得此一子,喜欢的要命,耳提面命、亲自教导,到了少年时,长得那是玉树临风、风流倜傥,跟画中人、白玉雕一般,骑着匹银鞍白马,转着那香包玉佩,一身紫衣潇潇洒洒,落英缤纷中大笑着往酒馆一坐,半个长安城的风光便都聚在他这儿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