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这里也就是一年两季熟,粮食不够,其他作物补充罢了。
想起以前学过的历史,古代稻子产量最高的地区应该是太湖地区,据说产量高的达到400斤。
难怪江浙富裕多人才。
要知道在前世秦邵奶奶生活的年代,粮食产量很多时候还二三百斤,后来有了化肥才好些。
粮食产量低,说是跟化肥有关,特别是小麦。
但是稻子最大的制约原因,除了土地肥沃度和气候,还有很大原因就是种子问题。
前世之所以实现粮食自足,其实就是稻子种子改良的原因。
如果能将太湖地区的粮食引进过来就好了!
该怎么引进过来呢?这事真是有些头疼。
至于科考的流程,秦邵也打听清楚了。
奶奶的,他一直以为秀才是最低级别的,报名考试就得了,没想到这里面还有很多道道和讲究。
考秀才,还要经过三次考试,分被是县试、府试和院试。
县试是最低级别的考试,但也不是谁想报名就报名的,如果要报名,必须找有功名的人推荐。
还要五人互结,本县廪生作保,一人出事,其他人连坐。
通过了县试、府试,才被称为童生,
童生参加院士过关,成为“生员”,也就是所谓的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了是士大夫阶层,有了福利可享。
只是秦邵发现,秀才跟秀才还是不一样的。
秀才也被分为三等:分被是廪生、增生和附生。
只有廪生,优等生,公家每月才发粮食,其他的是没有的。
看来他真是冤枉范进了,他之所以成为被卖猪肉岳丈看不起的穷秀才,不是因为他不善理财不会经营,应该他不是廪生,没有公家的补助。
秦邵也没想那么多,对于他来说,能考上普通秀才,免除徭役、农业税,还能自由出去转悠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