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批学生前面半个月还好说,但到了三月份,他们也加入到春耕农忙中帮忙。
学前班的学生,负责的东西实际上挺简单的,就是除根,除掉野草的根!
实际上,开荒并不是一个好干的活,古代为了开荒,三四十岁的人开着开着就呕血而死的并不在少数,因为开荒本身就是一件相当消耗力气的事情。
首先第一点,开荒百姓基本上是没鞋子的,就算李泰把鞋子给他们也都不会穿着耕田。
现代人的胶皮雨鞋稍微冲刷一下就干净了,但在古代没这种东西,所以古代人很多种田的时候都选择赤脚。
因为穿鞋子的话,一干活就是一层泥,而古代的鞋子又是布匹糊成的刷个几次就烂了,成本太高了。
农民赤脚是成本最低的,实际上现代边远地区的老人耕田,应该还多少带有这习惯。
直到田里面不知道为什么出现了图钉、钉子、碎铁皮、玻璃渣,才慢慢改上穿胶皮雨鞋。
然后就是开垦的主要目的是要根除杂草。
不要理所当然的想着放一把火,把这些杂草都给烧了。
《水浒传》风雪山神庙里面的草料场,里面堆满的草料与秸秆,这可是百姓们辛辛苦苦收集起来上缴给朝廷抵税的。
更不要说这火势大一点,如果点燃了山火,那更等于绝了靠山吃山的村子的活路。
所以刀耕火种这样的方式才会被慢慢淘汰掉,因为这种方法对资源利用率太低了,除非打战,否则没人会去烧山的。
所以想要开荒,就只能一锄头一锄头慢慢的开垦出能耕种的田亩出来。
现在有开荒经验的百姓打头主要负责斩草,接着让学前班的学员进行除根,再让进入正式班级学员进行耙地,把各种的根茎秸秆什么的收拢起来,或是当做柴烧,或是拿来喂养。
开荒过程中,这些可都是一笔不菲的资源。
不过,农业学府的开荒时间也就春天跟秋天两季,等到他们相继经历开荒过程中的除根、耙地和割草,甚至还有整土,田方,寻水这些流程,让他们切身体会到整个开荒不容易。
以后他们种植起普通田地时,才能真正感觉珍惜。
在这过程中,因为都是力气活,那是相当消耗体力的,营养一定要跟上,否则为开荒死的人可不少。
还好鸭场已经建设了起来,鸡场也慢慢跟上,所以三天两头有个鸭蛋,一周加碗有肉的老鸭汤,保证让他们能够吃饱吃好,这样才不会让他们还在长身体时被累垮了。
当然,从学前班到正式班级第一期,让他们体会到开荒的不容易,李泰准备用两年时间去慢慢打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