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想一想李泰从来都是用钱开路的姿态,这还真是李泰的方式。
李泰道:“当然,对我们来说,也需要这么一个对高句丽的窗口。
毕竟高句丽能够让隋朝失败三次,可见高句丽这个民族的韧性。
我不认为高句丽是好对付的,所以借助这个窗口让我们能够窥察到高句丽的局势,以及高句丽本地的信息,这些都很重要。”
最起码能根据商道知道高句丽境内的山川地形,将来进攻高句丽也多了一分准备!”
众人听到李泰的话,到底明白了通商这步的重要性。
这就仿佛是在高句丽的身上切出一处伤口,不仅是要高句丽了流血不止,更重要得是借助这处伤口污染整个高句丽。
不得不说,听到这里,众人明白李泰的平辽东的策略已有足够价值了。
整个政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步步来,觉得能推行下一步了,那就推行下一步。
而且每步都能增加将来真的出兵高句丽的胜算,但只要双方没有要发动战争的意思,那双方间却也能进行通商。
总而言之,只要不爆发战争,谁也不知道这通商到底是毒是糖,可以说这已是众人所能接受的最好政策了。
“不过,钱怎么来?!”房玄龄到底站出来,看着众人都被李泰所说动的样子,房玄龄明白想把个吹得牛真正的落到实处,最重要的就是钱。
哪怕提出这计划的是李泰,哪怕李泰已经证明了自己真的很能赚钱,但这次是不一样的。
因为这是谋国。
发展高陵只证明了李泰的内政才能,但想谋国,哪怕四两拨千斤,李泰至少需要四两吧!
但相对国家而言,谋国所需要的资源就更多了。
“我需要以幽州为核心干涉周围几州发展规划的权利。
我需要打破朝廷盐铁专营,能够自行制盐炼铁的权利。
我需要水师护航,保证与高句丽之间进行通商的权利!”
李泰却是一口气的说出了自己所需要的权利,喘了一口气,才徐徐道,
“若朝廷能给我这些权利,那我便一定在不影响幽州以及周围地区赋税的情况下,短则三年,长则五年,做好让朝廷可统帅十万大军征讨高句丽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