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封回复到来时,整个天津对内的津口倒被王真儒率领的徭役们完成了七七八八。
虽然还是有一些细节处需要慢慢的安排,但只要进入到这段水路的船只会明显感受到这段水路行驶起来,不会再有淤泥堵塞,水道上面更不会有什么杂七杂八的水草。
至于他们在天津城落脚,更能去幽州城前好好享受一晚。
而高表仁得到快马送来的圣旨后,李世民还是同意了顺路去拜访高句丽的建议,同时派遣上一次出使高句丽的使者长孙师,让长孙师去与高句丽谈判。
高句丽与大唐间虽算不上友好国家,但也不至于会杀了使者给大唐有任何出兵的借口。
毕竟高句丽是真被大唐剿灭东突厥的速度给吓到了,现在都在集合整个国家的力量在与大唐的边界上修筑长城,至少这长城没修筑成前,他们是不会惹事的。
与此同时,李世民让在莱州的李德謇率领水军前去幽州接应高表仁出使出使倭国。
同时也有威慑高句丽,顺路探查下高句丽沿途的水道,为将来可能的战争做准备的意思。
说起来,李德謇原本因为接手了卫孝杰的布置,所以一开始水师的水寨是在幽州的。
但后来在打击渤海海盗的过程中,发现登州和莱州更适合作为水师基地驻扎,尤其沽水入海口的胶州湾,几乎是天然良港,李德謇当场选择把水师的营帐给搬迁了。
不过,这样导致渤海这边防御相对薄弱,所以李德謇上书朝廷希望朝廷能打通一道运河能沟通黄渤海,李德謇都想好以沽水为根基,只要让水师穿过莱州,直接从黄海到达渤海。
但这份报告甚至没有拿到朝廷上讨论,就被李靖给亲手打回去了。
这种脑残的提议根本就没有拿出来说的价值。
虽然这距离没有京杭大运河那般的宽广,但单纯为了海军的行驶方便构筑这么一条运河实在是价值不高。
最重要得是,作为营地来说,你现在的营地在胶州湾,作为水军营地那是易守难攻。
若打通了沽水能直通渤海,那这水军营寨就未必是安全的了。
所以李德謇被李靖狠狠的训斥了一顿。
不管怎么说,此刻李德謇都远在登州而不是在幽州,所以让他直接调兵过来多少还是需要一点时间,让高表仁和日本的遣唐使,要继续等一等。
这等待中秋收到了,高季辅给李泰约了幽州的大小世家,告知他们李泰要购买一笔数量巨大的粮食,若有兴趣的,可以来幽州长史的府邸商议此事。
面对高季辅与李泰的邀约,凡受到邀请的世家倒是没不敢不来的。
依旧是卢氏、祖氏、卫氏三家打头,其他幽州的小世家跟着这几大世家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