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蒸馏的弊端。(感谢神鸟阿飞和王韦火华大佬的盟主!!)

作者:新手钓鱼人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也就是酒精和水混合在一起,你开个80度的火,酒精会沸腾,水却不会蒸发。

沸腾后的酒精通过冷凝进入另一个杯子,就可以得到高浓度的酒精溶液了。

不过这个概念说起来容易,实践起来却很麻烦。

具体的原因,涉及到了少量的化工热力学知识。

众所周知。

混合物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的温度的临界点叫做泡点,而气相达到饱和后出现液相时的温度临界点,则称为露点。

看到这里个别同学已经开始头大了,没关系,概念不重要。

重要的是。

二元混合物的气液平衡数据,可以通过二元气液平衡相图来查看。

比如把乙醇的质量分数作为横轴,将温度作纵轴,就可以画出一个简易的相图坐标系。

当温度提高,体系进入气相区。

温度降低,体系就会进入液相区。

假设是40度的酒精溶液,加热到乙醇的沸点t=78度,理论上这时候酒精会蒸发了对吧?

但实操的时候你会发现,体系稳稳的呆在液相区,完全没有沸腾。

这时需要继续升温至78-100度之间的某个温度,达到泡点线,这时就有气体生成了。

然而想要在此处达到气液平衡,显然气相的成分也是有要求的,即露点线上同一温度相应的点,生产的酒精含量为x2。

并且你会发现,随着酒精纯度的升高,所需要的温度也会更高。

也就是说当你搞到最后,水和酒精蒸发的温度会趋近一致。

因此普通蒸馏能鼓捣出的酒精纯度,实操环节里大概只有95%左右,古代背景下可能只能达到80%。

这个纯度虽然足够应付绝大多数的情况,但作为一个强迫症患者,徐云显然是不会满意的。

这才有了后面他所提出的两个东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